範質這封提議重編律令的奏摺,目的很明確,直指違法亂紀的勳貴階層。

且上書的時機也相當巧妙。

正好,就卡在韓倫案爆發的當口。

看過範質這封奏摺後,郭榮只覺“相見恨晚”,恨不得立刻施行。

郭榮對勳貴階層的芥蒂,由來已久。

年輕時,郭榮曾當過茶商,行商天下時,就碰到過不少地方勳貴魚肉百姓的混賬事。

當時的郭榮年輕氣盛、正氣凜然,立志澄清宇內,還天下百姓安寧,卻又缺乏能力、經驗與權力,只能將幻想深埋心中。

待到先帝郭威兵變成功,建立周朝。

周朝建立之初,開封周邊充斥著亂兵,郭榮奉命帶兵巡視開封左近,又碰到了好幾起武將勳貴趁著開封混亂渾水摸魚、搶掠民財的案子。

這時候的郭榮早已不復年輕時的青澀,在拿到切實證據後,並不著急發兵逮捕這些勳貴,而是找到先帝郭威稟報實情。

但郭威收下了郭榮請求懲處勳貴、整頓風氣的奏摺後,卻對此不置可否。

事後,範質私下裡找到郭榮,向郭榮坦明郭威的難處,稱周朝剛建立不久,不宜得罪武將勳貴,還望郭榮能夠諒解。

郭榮當時雖已不復青澀,心中卻仍是少年,當場動怒,勢要嚴懲搶掠民財的勳貴。

幸得範質死命相勸,郭榮才沒有付諸行動。

若是當時郭榮一怒之下真嚴懲了勳貴,剛剛建立的周朝或許將迎來更大規模的動亂。

到如今,郭榮接替郭威之位已近三年,新興的周朝也來到了第六個年頭。

郭榮又動了整頓勳貴的念頭。

一切都很順利,派去洛陽的司徒詡此刻定然正押著韓倫趕赴開封。

範質也適時地呈上了重編律令的奏摺。

但郭榮早已不復少年時。

重編律令這等大事,郭榮打算先觀望一番韓倫案的走向,再做決斷。

當年抱團緊密的勳貴們,面對韓倫一案,究竟會作何反應?

郭榮對此很是期待。

而新律令針對的,也正是這幫勳貴。

若是韓倫案能按照郭榮預料中那般順利結束,那郭榮便會毫不猶豫地啟動重編律令這項大工程。

“陛下,韓倫一案牽涉甚廣,這重編律令一事,確實應當等韓倫案結束後再議。”王樸心思敏捷,與郭榮又心意相通,很快就領悟了郭榮的深意。

郭榮右手繼續叩著扶手:“你掌管樞密院,有權干涉軍巡院,而軍巡院乃是三司之一,你務必要好生看著軍巡院,謹防某些武將從中搗鬼。”

軍巡院這處司法衙門很是特殊。

其兩名主官軍巡使,由侍衛親軍司的三名主官推薦,而後由樞密院進行審理並任命。

兩名副官軍巡判官,由吏部負責任命與考核,而吏部的背後則是政事堂。

小小一個軍巡院,主官軍巡使的官階不過正八品,竟會同時牽涉到三大權力部門。

如此特殊的衙門,在整個開封城也唯此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