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唯一人選(第1/2頁)
章節報錯
“郎君。”張謙和手捧兩個大木盒,來到了李延慶的書房外。
李延慶放下手中細毫:“進來。”
張謙和側身推開門:“郎君,這些是竇儀派人送來的,都是與十阿父有關的情報。”
李延慶指了指桌角:“放桌上吧。”
“是。”張謙和小心將木盒放到桌上,擦了擦額角的汗:“郎君還有別的吩咐麼?”
“正好有件事想讓去你做。”李延慶從桌上拿起剛寫好的信,遞給張謙和,吩咐道:“去拐角的武二蒸餅鋪,買幾斤新鮮麵條。”
這封信,是李延慶下達給烏衣臺的命令書。
因為李延慶的入城,十阿父的神經被挑動,他們必然會加大對李延慶與竇儀的監控。
李延慶決定先讓烏衣臺暫時停止行動,以防十阿父有所覺察。
按照李延慶的構想,與十阿父的鬥爭,樂觀估計都會持續到年末,有大量時間可以與之周旋,不急於一時。
張謙和當即會意,雙手接過文書:“在下這就去。”
說罷,張謙和領命而去。
李延慶起身,來到兩隻黑色木盒前。
這兩隻木盒合計高達半米,裡邊都是竇儀蒐集的十阿父罪證。
李延慶上午在竇儀書房裡看到的那盒罪證,乃是精簡版。
十阿父的罪行罄竹難書,竇儀整理了一份精簡版放在書房裡,完整版則藏在床下。
李延慶在竇儀府上看過精簡版,覺得那玩意太過簡略,缺少許多關鍵資訊,便向竇儀要來了完整版。
但李延慶單人匹馬,不好搬運,竇儀便派了兩名親信送上門來。
李延慶開啟木盒,入眼是密密麻麻的蚊蠅小楷,直叫人頭皮發麻。
竇儀這字,未免有些太小了...李延慶在心中埋怨一陣,便開始從木盒中取出文書。
未多時,李延慶的書桌上,就多了兩大摞文書。
明日赴宴前,就先研究研究這些,希望能找到些有用的資訊...李延慶扭了扭略感僵硬的脖頸,開始翻閱起文書來。
翻了幾頁,李延慶看到了一條熟悉的記載,是有關韓倫五日前在偃師縣強納民女。
在李延慶的記憶裡,烏衣臺昨日呈上的彙報裡,也有關於此事的記錄,但很是簡略,只是提了一句,並無詳細記載。
畢竟這事發生在偃師縣,烏衣臺在洛陽人手有限、任務繁重,目前還難以將情報網覆蓋到偃師這樣的縣級單位。
與烏衣臺的簡陋情報相比,竇儀提供的情報就要詳盡得多。
其中詳細記載了韓倫強納民女的經過,甚至還附帶了一張該女子賣身契的抄本。
不愧是背靠洛陽府的竇儀,在情報蒐集這塊,比烏衣臺這個搭建才兩年的草臺班子要強上不少,自己剛進城就拜訪竇儀,果然是極為正確的選擇......
李延慶輕輕搖了搖頭,收攏思緒,將精力集中到眼前這份文書以及賣身契上。
根據文書以及賣身契來看,這名被韓倫強納的女子,名為尚三娘,今年十月才滿十五歲。
尚三娘在家中排行第三,上邊有兩哥哥,下頭還有一妹一弟。
此女出落得乖巧動人、如花似玉,很自然地,被好色的韓倫給盯上了。
半個月前,韓倫正式向尚三孃的父母提議,要納尚三娘為妾。
尚三孃的祖父多年前參過軍,替後梁太祖朱溫,以及後唐莊宗李存勖扛過矛,立下了功績,分得了偃師縣的五十畝良田。
三代勤奮耕耘,尚家也成了薄有餘財的小康之家,在偃師縣有良田兩百餘畝,倒也衣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