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會在河南府衙門裡見到竇儀,可這都日上三竿了,他竟還在家中摸魚?

相比一早就在留臺處理公務的賈玭,竇儀這西京留守可真是有夠悠閒的......

李延慶半碗涼茶下肚,梳洗完畢的竇儀終於姍姍來遲。

出於尊重,李延慶起身,拱手行禮:“下官李延慶,見過竇侍郎。”

知西京留守事是竇儀的差遣,他的本官為從三品的禮部侍郎,是周朝排行靠前的重臣,故而李延慶以竇侍郎相稱。

竇儀輕輕頷首,越過李延慶,坐到靠北的主位上:“此地並非官衙,李御史無需多禮,快請坐。”

這態度,倒也不算太壞...李延慶思緒微動,坐回原位。

竇儀上下打量了李延慶兩眼,笑眯眯地說道:“御史少年英才,本官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不虛名。”

身為竇氏五龍之首,竇儀乃是宋州判官竇侃的長兄,今年四十有三,以脾氣持重溫和出名,輕易不會得罪人。

今年三月時,竇儀曾奉郭榮的命令,臨時出任行在三司使,赴淮南征糧。

淮南當時的地方長官俱是禁軍的高階武將,麾下都是些如狼似虎的精銳士兵,怎會將寶貴的軍糧拱手讓給竇儀?

結果不言而喻。

竇儀在淮南耗費了一個多月時間,卻沒徵到幾車糧草。

若非範質求情,竇儀的項上人頭差點就被郭榮借去平息軍憤。

事後,竇儀自然是被罷黜冷藏。

直到洛陽留守空缺,加上範質有意的提醒,郭榮才想起還有這麼號人可用。

竇儀的全部履歷,早已印在李延慶的腦海中。

不管怎麼看,竇儀與武官集團都不是一路人,還差點因為武官的強勢而掉了腦袋。

郭榮與範質選出竇儀任西京留守,恐怕就是看中了竇儀與武官集團的恩怨。

李延慶打量了一眼身形微胖的竇儀,微笑道:“侍郎實在過譽了。”

“過譽?本官不這麼認為。”竇儀接著說道:

“當時本官恰巧也在淮南,若非你在滁州力挽狂瀾,這滁、揚兩州怕是會早早落入偽唐之手,數萬大軍的退路也會因此堵塞,我軍定然傷亡慘重。

可結果呢?立下主功的你只是官升一階,從旁協助的尹崇珂卻是連升四階。”

竇儀搖了搖頭,輕聲感慨道:“這文武差距,實在懸殊。”

聽起來,這竇儀對武官的超格待遇似乎抱有很深的不滿。

當然這也不奇怪,這年頭不恨武官的文官才是異類。

這竇儀,怕不是在試探我?李延慶覺察到一絲異樣,仔細思忖了一番,方才鄭重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