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各方應對(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就算如此,郭榮此舉也確實太過大膽,李延慶也想不明白,郭榮到底是哪來的膽子?他就真不怕淮南兵變麼?
李延慶輕聲問道:“那依知州看,接下來事態會如何發展?”
“我一介老朽了,事態撲朔迷離,實在看不太明白。”馬崇祚放下茶碗,靠到李延慶耳旁,低聲道:“但若是令尊有意舉兵,老朽定然鼎力支援。”
這馬崇祚這麼快就要開始下注了麼?不愧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江湖,生存屬性點滿啊...李延慶心中思緒紛呈,表面上不動聲色地回道:“下官明白了,定會將知州之意轉達家父。”
“那就有勞推官了。”馬崇祚緩慢起身,右手錘了錘老腰:“老夫還需去通知其餘官吏,就不多聊了。”
李延慶將邸報摺好,交還給馬崇祚,並將馬崇祚送出推官衙門。
待到重新踏出推官衙門,已是黃昏薄暮。
李延慶坐在馬背上,緩緩向前騎行,心中思緒萬千。
父親李重進會因此而起兵造反麼?李延慶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仔細想來,自家並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父親雖然是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但步兵司主將是李繼勳,馬兵司主將是韓令坤,兩者皆是父親的政敵,大機率會站在父親的對立面。
而且父親早在顯德元年時就被調離禁軍,只保留了都指揮使的名頭,在禁軍中的親信也大半被剔除,在侍衛親軍司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都大為削弱。
父親堅持要發動淮南之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重鑄在侍衛親軍司中的威信。
如今威信尚未重鑄,起兵造反難度太高。
而且除開自己、父親與二哥李延福外,李家的親屬大多都在開封城裡,都處於朝廷的監管下。
若是起兵造反,這些親屬頃刻間便會人頭落地,一如先帝郭威的家屬。
父親又最重親情,應當不會輕舉妄動。
思來想去,李延慶認為父親基本上不可能起兵,但估計會做做樣子,逼迫朝廷退讓,這是父親身為當朝武將之首的責任與義務。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父親身居高位,即便是做做樣子,估計都會引發一場不小的“地震”。
李延慶已經可以略微預見,在開封,在淮南,一場場精彩的好戲將會連番上演。
自己身為父親的三子,可不能輕舉妄動,張永德與趙匡胤就在旁邊的六合縣,隨時都能找上門來...李延慶決定明日開始,就請病在家,閉門謝客,絕不見任何外人。
李延慶可不想哪天被趙匡胤麾下的禁軍“敲門”。
可李延慶轉念又想到:哪怕只有一萬分之一的可能,若是父親當真反了,自己又該如何自處?
為求穩妥,自己要不要連夜逃回壽州大營,投奔父親?
這樣確實最為穩妥。
可若是父親最後與朝廷達成和解,自己無故棄官跑路,官職肯定會被朝廷褫奪,這幾個月辛苦立下的功績可就全打水漂。
怎麼辦,到底該作何選擇......
糾結之中,李延慶不知不覺抵達了自家大門口。
還是先吃飯吧...李延慶揉了揉空空蕩蕩的肚皮,決定先填飽肚子再說。
餓著肚子也跑不動路不是?
稍做清洗,李延慶脫去厚重的官袍,穿上輕薄的綢衫,趿著木屐,來到餐廳門口。
廳內,司徒毓這個吃貨早已就位,正張頭四顧,彷彿在疑惑三郎怎麼還不來。
這吃貨...李延慶輕輕搖了搖頭,步入餐廳:“州衙裡臨時有點事,回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