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傍晚,涼爽的夜風拂過原野,一掃白日殘留的悶熱。

滁州城與六合縣之間的平整官道上,李延慶騎著一匹白馬,在三十名親衛的簇擁下,綴在長長車隊的後頭,另外二十名親衛則在前開道。

州境之內並不安生,雖說官道沿途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不太可能有叛民出沒,但李延慶出於謹慎,還是將自己放在了一個較為安全的位置。

行了一陣,西邊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座城池的輪廓,李延慶心下稍安,兩日的運糧之行終於是要完美收尾了。

前日清晨,李延慶押運車隊從滁州出發,往八十里外的六合縣運送一千一百石糧米,天黑之際進入六合縣,休息一夜後踏上歸途,如今即將平安返回滁州城。

突然,隊伍後頭不遠傳來一陣急促雜亂的馬蹄聲,聽起來人數並不多,李延慶眉頭一皺:不會在這時候突生變故吧?

李延慶右手一抬,三十騎霎時停下。

身後的官道塵土飛揚,全然看不清來者幾何,李延慶對身旁的李石道:“聽聽,到底多少人。”

李石也注意到了馬蹄聲,早已做好準備,話音剛落,便翻身下馬,麻利地將耳朵貼在地面上。

片刻之後,李石爬起身,一邊臉上沾滿塵土:“郎君,約莫三騎。”

三騎麼,那十有八九是傳遞軍情的驛卒,但在這非常時期,還是謹慎對待為上...李延慶略一思忖,吩咐道:“你帶十名弟兄去瞧瞧,瞧瞧到底是什麼人。”

“是。”李石拍了拍臉上的塵土,躍上馬背,右手一揮,立刻就有十名護衛跟著他離開隊伍。

李延慶在原地等了約一刻鐘後,李石領著三名身著皮甲計程車兵返回隊伍。

“郎君,這三人皆是水口驛的驛卒,去滁州呈送軍情。”

三名驛卒李延慶都是認得的,水口驛在滁州城東面二十三里,下午他才經過水口驛,見過這三名驛卒。

李延慶微微一笑,拱手道:“非常時期,還請三位莫要見怪。”

三名驛卒中年歲最長的中年驛卒回道:“在下明白,軍情緊急,還請推官讓車隊空出條道來。”

“這是自然。”

說著,李延慶對身旁的朱良使了個眼色,朱良當即會意,打馬去往前頭指揮民夫讓出條寬敞的通道來。

趁著民夫們整理車隊的功夫,李延慶向驛卒稍稍打探了一番軍情的具體內容。

驛卒很是爽快,所謂的軍情乃是揚州捷報,本就該大肆宣揚,完全沒有遮掩的必要。

車隊很快清理出一條通道,三名驛卒告辭之後絕塵而去,李延慶則押著車隊繼續緩慢前行。

李延慶雙手搭在馬鞍上,信馬由韁,腦海裡一直想著捷報的內容;想不到,本一意棄守揚州的韓令坤,被朝廷詔令和趙匡胤聯手堵回揚州後,竟然能連勝兩陣,一舉殲滅兩萬唐軍......

韓令坤之前坐擁三萬大軍駐守揚州,卻一直想要撤回滁州,甚至違抗朝廷詔令,強行領兵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