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往無前淮南行(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郎,你就不再多考慮一下嗎?”司徒毓焦急地問道:“這滁州和揚州,離江寧府可是近在咫尺,南唐若是出動禁軍支援淮南,大軍一日便至,到時候怕是跑也來不及啊?!”
司徒毓擔憂李延慶的安危,心中也起了退怯之意:李三郎竟然要去滁州和揚州為官?這誰敢跟啊!
滁州和揚州,一個在江寧府的西北,一個在江寧府的東北,離江寧府皆只有百餘里,風險極高。
“我意已決,不是滁州就是揚州。”李延慶抬起右手,撫了撫下頜新近長出的幾根短鬚,輕聲笑問:“如何,可敢與我同往?”
“這...”司徒毓面露難色:“可否容我考慮考慮?過一陣子再給你答覆。”
不去不去,堅決不去,這就是去送死啊!司徒毓內心十分抗拒。
“隨你。”李延慶站起身,朝樓下走去:“不過我現在就要去吏部應試,興許明日就會啟程南下,留給你考慮的時間不多了,你自己看著辦。”
“三郎,等等,要不咱們再商量商量,換個地方可行......”司徒毓還欲叫住李延慶,可李延慶頭也不回地走下了樓梯。
看在一年多同窗的份上,本想提攜這司徒毓一把,如果司徒毓當真怯弱至此,即便自己保證他不會出事,也不敢隨行,那不提攜也罷......李延慶下了樓,掏錢結了茶水的賬,徑直朝吏部衙門走去。
吏部門口看熱鬧的官員甚多,看到李延慶面相如此年輕俊朗,且身著官袍,紛紛自覺給李延慶讓開了一條小道。
這麼年輕就有本官,不是高中科舉的天才就是開封高官的子輩,大多數低階官員可不敢輕易招惹李延慶。
李延慶走近牆上張貼的告示,掃了一眼,果不其然,滁州和揚州絕大部分差遣都還無人應差。
略微想了想,李延慶最終決定去滁州出任滁州推官。
一方面自己是明法試出身,推官掌管一州刑名,專業對口;另一方面,揚州是淮南節度使駐地,朝廷應該會派一名高階武官出任淮南節度使,自己去了揚州,也許會有些施展不開拳腳。
而滁州只是一刺史州,朝廷派去的武官級別定然不會很高,自己行動的餘地會很大。
李延慶從懷中取出本官告身,遞給吏部門口看守的青衣官吏,核對過面相、說明來意後,青衣官吏便放李延慶入內。
吏部銓司掌管七品以下官員的差遣分配,在得到吏部的調令後,官員還需透過銓司的銓選試,方可上任。
李延慶的目標是滁州推官,銓選試的內容便大多與刑名、律令有關,考試模式近似於明法試,內容僅有兩門:律令的墨義,以及口試。
墨義不光能考察李延慶對律令的掌握,還會順帶考校他的書法水準,字寫得爛,在此時是絕對當不了文官的。
此時數千官員在京中待闕,運氣不好的,有時一等就是十來年,才能等到一個來之不易的差遣。
銓選試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官員是否有為官的能力,並防止官員在漫長的待闕途中有所懈怠,遺忘了相關知識。
墨義李延慶自然是輕鬆透過,接下來的口試則是模擬判案,考官會提出一些假定案件,李延慶需根據現行律令條例進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