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微笑著揉了揉兒子的頭:“是啊,這便是你翁翁,你認得上邊的字嗎?”

郭宗訓盯著牌位看了片刻,念道“聖神...文武孝皇帝,中間有兩個字我不認得。”

“是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郭榮望著牌位,認真地說道:“你要牢牢記住,他是我大周的開創者,是你永遠的翁翁。”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孩兒會永遠記住的。”郭宗訓還並不明白這個諡號代表的含義,只是能跟著念出來罷了。

“除了這個翁翁外,你還有...”話剛出口,郭榮便打住了。

郭宗訓大而圓的眼珠轉了轉:“阿爹,還有什麼啊?還有一個翁翁嗎?”

“不說這個了,這還不是你應該知道的事情,你也困了吧,我們回宮去。”說著,郭榮重新牽起兒子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出了太廟。

郭榮只拜了養父郭威的牌位,剩下四塊牌位,他就只看了一眼。

時間轉眼便到了正月初八,今日是郭榮出兵南征的吉日。

征討蜀國有功的向訓,被郭榮任命為東京留守,副樞密使王樸兼任副東京留守,三司使張美兼任大內都點檢,負責皇宮的安危,為了防備契丹入侵,郭榮在開封留了兩萬殿前司禁軍,交由王樸負責。

去年配合王彥超修築胡盧河的曹州節度使韓通,負責監修開封羅城,開封左近州縣的十萬民夫已然就位,只等南征大軍離開開封,便開始動工。

除上述四位大臣外,其餘文武大臣皆隨伐唐大軍南下,隨行的還有數百內侍宮女、數名後宮嬪妃以及皇后符氏。

郭榮本想讓符氏留在開封照顧兒子郭宗訓,可符氏心憂丈夫,提議要隨行南下,

哪怕郭榮向符氏再三保證,自己往後絕不因衝動而肆意懲處官員,符氏卻還是執意要隨行,郭榮也只好將她帶上。

開封從顯德二年正月初八開始,失去了作為周朝首都的政治軍事作用,郭榮所駐蹕的行在,才是周朝流動的首都。

十幾萬人的大部隊從清晨開始出開封,一直到日暮黃昏,隊伍的尾巴才離開城南朱雀門。

李延慶立在開封城牆上,望著朔朔寒風中旌旗招展的龐大佇列,嗅著空氣中肅殺的氣氛,心有感慨:十四州土地將淪為煉獄,淮南的百姓將深陷水火,無數人將要因為君王的一個念頭而喪命,這便是戰爭。

轉頭,李延慶再度投入到沉悶且枯燥的學習中,三月初一,他就要參加禮部舉行的明法試,只剩下最後兩個月的複習時間。

......

兩個月後的三月初一,李延慶胸有成竹地步入明法試考場,一連三日,連過三門考試,成功透過明法試。

而與李延慶同入考場的司徒毓以及趙匡義,皆於第三關的口試被篩下,未能透過。

透過明法試後,李延慶又參加了吏部的“過堂試”,走了個過場,檔案就從禮部調到吏部。

李延慶隨之從武官轉為文官,本官也由從八品的東頭供奉官,轉為同樣是從八品的光祿寺丞。

至此,李延慶擁有了文官官身,獲得了擔任文官途徑差遣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