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郭榮選擇明年年底才出兵,必然有他的難處和苦衷,以及內在的邏輯。

目前看來,周朝出兵南唐最大的難點,應該就是在錢上。

按照李延慶這幾個月來的瞭解,這大周朝的財政是極為窘迫的,派陶文舉這等酷吏,赴遭受旱災的河南強徵夏稅,就可見一斑。

周朝現下的國庫餘存,應該支援不了一場舉國戰爭。

而且接近一半的開封禁軍,是新近才招募的,接受了半年不到的訓練,武器裝備也沒裝配齊全,此時就開赴戰場,有些太強人所難了。

同時,周朝禁軍之中,大量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將都被郭榮清洗了。

禁軍中遍佈年輕氣盛的青年武將,他們雖然銳氣十足,但普遍缺乏大軍團作戰經驗。

所以,後周歷史上才會在發動南唐之戰前,先行攻擊蜀國的山南四州。

因為攻蜀之戰規模較小,而且又是主動進攻,即便失利對周朝也談不上傷筋動骨,正好可用於鍛鍊武將和士兵。

但這話李延慶現在又不好直接說出口,畢竟李重進看起來正在興頭上,自己這個做兒子的,不能挑這當頭澆冷水。

李延慶需要找一個合適的話題,對阿爹進行旁敲側擊。

略加思忖,李延慶問道:“不過,阿爹你這獲取情報的速度有點快了吧?陛下昨天才能知道的事情,你三天前就知道了?”

“你說這個啊,我當然也是有些門道的。”李重進面帶一絲得意:“宿州那邊的駐軍裡,有我的老交情,淮水邊上但凡有任何動靜,他都會派人通知我,速度也就比八百里急遞慢上一絲。”

“原來如此。”李延慶絲毫不感到驚訝,自己的老爹畢竟在軍中耕耘多年,有些得力幫手是在正常不過了。

李延慶接著又提出了一個疑惑:“不過,既然阿爹在宿州那邊有幫手,那他有沒有說明,為何這個吳廷紹會中止把淺呢?

淮水是南唐抵禦我周朝的天然屏障,也是最重要的防線,而之前每年枯水期,南唐都會加派重兵把守淮水,為何會在今年停止呢?其中是否有貓膩?有沒有可能是引誘周朝的陷阱?”

李重進一聽,頓時回過味來:“你這麼說也是,吳廷紹這事做的確實沒道理,但是宿州那邊遞來的信裡,說得又很粗略,並未過多提及吳廷紹,其中緣由我也不清楚。”

而且經李延慶這麼一提醒,李重進馬上又想起了當今周朝在財政與軍事上的困窘。

其實,李重進也不是不明白這些,作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大周朝職權最高最重的武將,他能不知道嗎?

只是李重進有些過於渴求戰場了,熱烈的欲求遮蓋了他的一部分理智。

“那阿爹之前有聽說過吳廷紹這個人嗎?”李延慶想從人的性格上加以分析。

李重進眉毛皺成了一個川字,腦中想著的滿是當今出兵的難處,並沒有太在意李延慶的提問,下意識地就回答:“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