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拜訪王溥之前,李延慶還曾依次去拜訪過吳廷祚和李谷。

可不巧的是,這兩人如今均未在開封城中。

三天前汴河在陳留縣開了個口子,吳廷祚當即領命,去了陳留縣堵塞決口。

同時郭榮還命令吳廷祚,趁著枯水季節,順帶看看汴河兩岸的堤壩是否牢固,需不需要加固。

從開封一路到宿州的河堤,吳廷祚都需要親自巡視一番,回到開封的日子遙遙無期。

至於李谷,幾天前黃河在山東決堤,李谷兩日前剛出開封,去往山東鄆州搶修河堤,回到開封最早也是年前。

在三位宰相中,曾做過三司使的李谷,最精通籌集錢糧和監管工程。

李谷就像這大周朝的一塊磚,哪裡需要便填到哪裡。

要打仗了,朝廷便調李谷去前線籌集糧草;黃河決堤了,朝廷便調他去搶修河堤;汴河堵了,朝廷便調他去疏通河道。

過了十月秋收,進入冬季,一直到來年的二月,是傳統的施工季節。

朝廷要組織人手查驗、修補河堤,以防來年的汛期。

各地州縣要修補破損的城牆,整理凹凸不平的官道。

縣之下的鄉和裡,則要疏通水渠,以便來年的耕作。

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農民們剛好完成了一年的耕作,朝廷能夠徵召到充足的勞動力來完成這些工程。

李延慶對此也只能表示理解,既然這兩人身負重任,自己目前見不到,那王溥這位相對閒散的宰相,自己總能見到吧?

對於王溥此人,李延慶之前即便是身在宋城,也早有耳聞。

聽聞這王溥狀元及第,文采斐然,喜歡尋人吟詩作樂。

同時又喜收集史書,去年王溥還開始親自編寫《唐會要》,每日放衙回家後常常是筆耕不輟,有時還會寫至深夜。

可王溥的親隨卻回來報告,說是王溥剛才放衙回家的路上,湊巧路遇了幾位舊日詩友,心血來潮,便與幾位詩友結伴去城南飲酒賦詩去了。

李延慶明白,今日是見不到王溥了,無奈只能帶著李石離開王家。

等出了王家的大門,李延慶從司閽手中接過韁繩,翻身上馬。

行了還沒幾步,忽有兩名衣著簡樸的中年男子突然從路邊竄了出來,攔在了李延慶的馬前。

見到此情此景,即便性格好如李延慶,也忍不住眉頭緊皺。

今日想要拜見的三位重臣,李延慶皆未能如願見到。

現在自己要回家用晚膳的時候,又冒出來兩個其貌不揚的傢伙堵在自己的馬前。

李延慶身後的李石看見這兩人,連忙打馬往前,護在李延慶的前方,高聲呵道:“何人?膽敢擋在郎君的前方?”

李石今日並未披甲,只著一身黑色的交領勁裝,身在開封,不比宋城,自然要低調行事。

昂首立在馬前的趙普聞言,面露微笑,李石的反應全在趙普的預料之中。

早在在茶館二樓喝茶時,趙普透過對比兩人的衣裝和胯下馬匹,分辨出了李延慶和李石的主僕關係。

突然衝到李延慶的馬前,引起護衛的注意,進而讓自己和這位小郎君說上話,便是趙普打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