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父子相談(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延慶停住了腳步:“爹爹同意我建立烏衣臺,我以為這就是爹爹的想法。”
“我心中其實是矛盾的。”李重進仰頭望月,悠悠說道:“讓你建立烏衣臺,是為了在亂局到來前早作準備,可我心中一直有一道坎,難以跨越。
我少年喪父,被你的祖母帶著投靠了我舅父,若非我舅父的養育和提攜,我是不會有今日的地位的。”
“屆時,時局會逼著爹爹反的,為了保全家人,爹爹自會選擇放下對先帝的感恩之情。”李延慶輕聲說道。
“時局會混亂到那種地步嗎?”李重進轉過身,凝視著李延慶:“這是我協助先帝建立的國家,在當今陛下的制衡下,朝堂又如此平衡,真的會發展成你所說的那樣嗎?”
這是李重進心中最大的疑惑,為何三哥兒會肯定未來朝堂的均衡一定會崩壞呢?
稍作思索,李重進道:“當今時局穩定,三位樞密使互相制衡,禁軍中資歷老,威望高的武將或死或外放。
即便是陛下明日賓天,他那尚在襁褓中的一歲兒子在範質和王樸的輔佐下,國家也出不了亂子。
國家不亂,我何需反?”
皇帝,若非必要,李重進其實並不想當。
兩年前郭威曾經問過李重進的意願,李重進是明言拒絕了皇位的。
在這個時代,皇帝可是高危職業,前四朝皇族的下場歷歷在目,李重進對此看得非常透徹。
再說現在郭榮的操勞辛苦,李重進也看在眼裡,對於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地位,他沒有什麼不滿。
李延慶聞言陷入了沉思,父親的顧慮確實很有道理。
若是郭榮不早逝,李家確實無需造反。
郭榮雖然對父親千盯萬防,但從未起過殺心,郭榮也沒有殺李重進的必要。
因為自己的穿越,這個世界肯定會因此而有所變動,在自己的干預下,王樸已經早於歷史時間近兩年加入了樞密院,他還會在顯德六年的四月死去嗎?
趙匡胤和他的幾位義兄,在歷史上,因為淮南之戰立下大功而得到了郭榮的重用。
在顯德六年,郭榮用他們替換了李重進和張永德,來執掌禁軍。
這些事情還會發生嗎?若是趙匡胤和他的一幫義兄未能執掌禁軍,陳橋兵變還會發生嗎?
就連郭榮會不會像歷史上那般,死於顯德六年的六月,李延慶此時也是不敢肯定的。
所以李延慶以為,自己必須努力做好萬全的準備,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
李延慶思索再三,緩緩說道:“若是陛下不早逝,朝堂的平衡不崩壞,父親便當兒子從未說過造反之事,繼續做忠於朝廷的節度使,我也會忠於朝廷,不會有二心。”
若是郭榮不早逝,李延慶其實是樂意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見識,來改善這個時代的。
可按照歷史,郭榮確實又是早逝的。
所以李延慶無法安心只做一位忠於朝廷的臣子,為了自己的性命,為了李家,他必須按照最壞的情況早做打算。
李延慶接著說道:“可若是陛下果真早逝,時局崩壞,軍中將士人人希望改朝換代,屆時爹爹若是沒有提前準備,只會讓帝位落入他人之手。
而爹爹又是當朝皇室的親屬,屆時新皇登基,必容不下爹爹,我們李家必然慘遭屠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