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想投靠李重進的文人並不少,但能經過李重進的稽核,被李重進收入麾下的,只有吳觀一人。

李重進並不缺所謂的謀士,自己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哪會需要官都沒當過的讀書人來給自己出謀劃策?

官場上的險惡,可不是這些毛都沒長齊的人能夠理解的。

李重進需要的,是既有真才實學,又能踏實做事的實幹之人。

吳觀作為一名能屢次透過解試的舉人,才學上是毫無疑問可以過關的。

同時吳觀又肯實心用事,即便李重進令吳觀教導自己那三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兒子,吳觀也肯心無旁騖地教上三年書。

所以李重進最後會選擇吳觀,來當宋州的節度掌書記。

因為在掌書記這個位置上,第一要求就是穩,踏實做事,決不能出差錯。

之前來投靠李重進的文人,大多是些連舉人身份都沒有的人,李重進實在是看不上,大多都未曾接見就趕出了府去。

這其實也直接導致,李重進的名聲在京中文人群體中變得很爛,現在基本沒有文人來投靠李重進了。

若是李谷、王溥或者尹拙他們有合適的人選,推官這個位置給他們也是可以的。

這樣自己手上的籌碼也會多一些。

不過轉念一想,三郎花錢也太快了,上個月給他的五千貫,現在就見底了。

這烏衣臺燒錢速度竟然恐怖如斯。

這是李重進之前沒有想到的,現在他手頭的餘錢並不多。

宋州借貸那去掉了六萬貫,給了李延慶五千貫,組建船隊下南唐購糧,又去掉了三四萬貫。

現在李府的庫房中,大多是些一時間難以換現的賞賜之物,都是些金銀玉器,是郭威郭榮兩位皇帝賜下的。

皇帝的御賜之物,是不能賣出去的,若是讓有心人知曉,少不得要在郭榮面前參自己一本。

這九經,當真如三郎所說,能輕而易舉地就賺取數萬貫嗎?若是如此,一個推官的位置,給出去也就給出去了。

李重進心中打定了主意。

夜幕降臨,開封城依舊燈紅酒綠。

李重進帶著翟守珣,兩人皆著便裝,低調地走入汴河畔的孫氏正店。

清麗的侍女推開“丁”字雅間,兩人閃身進屋。

李谷和王溥笑著迎了上來,李谷當先道:“李使相,現在要見你一面可當真不易。”

李重進在開封的府邸,今日擠滿了前來求差遣的官員,李谷也從自家僕役那得知了此等盛況。

其中緣由李谷自然是一清二楚。

當然李谷肯定,李重進是會接受自己的邀約的,只不過要等幾天罷了。

雖然兩人曾合作倒魏,配合默契,但之前彼此交集甚少,談不上熟稔。

李谷還是極有耐心的,幾天他等得起。

可讓李谷未曾料到的是,李重進卻是第一個就應了他的邀約,這令他喜出望外。

“哪裡,既然是兩位相公相邀,我自然是要立刻赴約的。”李重進微笑著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