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寒冷的夜風,李延慶離開清風樓後,快馬回了節度使府。

回到一心院後,李延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叫僕役去召張正過來。

烏衣臺的保密工作,得好好整頓一番才行了。

雖然自烏衣臺建立伊始,李延慶就一直在強調保密的重要性。

但要想讓一幫曾經是皇家直屬察子,以及行事高調的節度使護衛的大老爺們明白保密的重要性,這實在是一個幾乎難以完成的任務。

原來武德司的那幫人在開封城裡囂張慣了,雖然自武德司解散後過了幾年隱姓埋名的苦日子,但一加入李延慶的麾下,就有那麼點故態萌發的意思。

節度使府加入烏衣臺的那二十名護衛,忠誠雖然可以保證,但要他們低調行事,也極為困難,他們畢竟是當朝權位最高的武將家的護衛。

一想到這裡,李延慶就有些頭疼。

即便自己跟張正和劉從義三令五申過保密的重要性,但烏衣臺的秘密,還是讓張惟遠知曉了。

只不過張惟遠懷有野心,並沒有拿這個把柄來要挾李延慶,或者是告發到朝廷,以換取功勳,卻就勢想要加入李家的麾下。

李延慶喝了口熱茶,心中暗自慶幸,幸好張惟遠是個二五仔,不然是會出大麻煩的。

一般的檢舉揭發,李延慶並不在意。

到了父親李重進這個位置,一般官員的檢舉對他已經沒有任何影響了。

但宋州判官竇侃,和宋州都監張惟遠這兩人不同,他們兩人一文一武,肩負著從兩方面監察宋州節度使的職責。

一但這兩人檢舉李重進有反意的奏章遞到郭榮的案前,郭榮必會有所忌憚。

現在張惟遠已經表了態,李延慶暫時不用擔心張惟遠,可竇侃那邊該如何處理呢?他知不知道烏衣臺的秘密呢?

結合這兩個月所發生的事情和京中的來信,李延慶也基本摸清了竇侃的性格和背景。

竇家五兄弟算是比較標準的五代文臣。

五代的文臣大多都是牆頭草,恪盡職守不問朝堂,誰當皇帝就替誰幹活。

因為在五代捲入皇權鬥爭的文臣武將,大多死得很慘,朝代一更替就要換一茬,而那些埋頭辛勤幹活的臣子,新皇一般還是會繼續任用的。

竇家五兄弟就是這般為官的,在地方就儘量保境安民,在中央就訥言敏行,只做分內之事,不主動參與朝堂鬥爭。

同時這五人不忠於皇室,對於改朝換代他們也沒什麼意見,五兄弟裡除了年齡最小的竇僖,都不止在一朝當過官。

至於老四竇侃,相比起他那行事穩重的大哥竇儀,也就是性子急了點,其他行事原則什麼的,應該區別不大。

從這一角度來看,竇侃即便是知曉了烏衣衛的秘密,大機率也是不會上報朝廷的。

誰也不能肯定,要是真逼反了李重進,郭榮就一定能鎮壓得住。

到時候李重進當了新皇,自然會追究以前舉報過他的官員。

所以竇侃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不太可能會向郭榮打李重進的小報告。

是不是要讓老師去試探一下竇侃呢?李延慶一時難以拿定主意。

抬頭看了看窗外愈發明亮的月光,李延慶內心有點焦急,張正怎麼還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