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魏仁浦之外,垂拱殿中的四位重臣都當即表示贊同。

在四位同僚各懷心思的注視下,在郭榮的凝視下,魏仁浦只能無奈出聲:“臣附議。”

“既然諸位都同意。”郭榮欣然道:“一會散朝後,範卿你即刻去翰林院,令他們儘快將詔令寫出來。”

翰林院是此時草擬皇帝詔令的部門,王樸此時就是一名翰林學士,為郭榮草擬詔令的同時,還兼做郭榮的顧問。

範質起身拱手:“陛下,王學士還兼著知開封府的差使,是另尋一人替代,還是讓王學士繼續兼任知開封府。”

“讓王樸繼續兼任即可。”郭榮略微一想,當即回道。

王樸自郭榮登基後,就一直兼著知開封府的差使,因為郭榮不放心他人管理都城。

郭榮讓王樸擔任副樞密使,本意上還是讓王樸去樞密院混資歷,為以後擔任樞密使鋪平道路。

開封府還是交給親信之人,郭榮才睡得踏實。

前朝後漢的最後一任皇帝劉承祐,就是因為開封府尹劉銖的叛變而喪命的。

“是,陛下。”範質接了旨意,卻發現郭榮並未宣佈散會。

按理來說,此刻該商量的事情都商量完了,大家也該各回各的衙門繼續處理公務,可郭榮依然穩穩坐在上首,並沒有要結束的意思。

範質覺察到今日的議事還未結束,繼續老神在在地端坐在椅子上。

李谷心中卻有些著急,之前張守恩來政事堂通知時,明確地說是要商議宋州之事,如今事情已了,為何還不散朝?

一時間,殿中的氣氛變得有些詭譎,無人出聲。

臺下五人的臉色皆發生了輕微的變化,自覺大勢已定的李重進、王溥、李谷三人的臉上生出了些許焦慮之色。

而一直鐵青著臉,低垂著頭的魏仁浦臉色也有了血色。

範質則一臉無所謂地坐在椅上,心中卻想著早間批閱過的奏章,他作為首席宰相,施政的綱領就是儘量維持民間的秩序。

這也是已逝的文臣領袖馮道的施政綱領。

鑑於五代時期兵變、叛亂層出不窮,馮道作為歷仕四個朝代、十位皇帝的政壇不倒翁,帶領著大部分文臣們,對於帝王們、武將們的鬥爭向來是保持不聞不問的態度。

反正無論誰贏了,都得依靠他們這幫文官來治理天下。

朝堂上的鬥爭範質只會偶爾摻和一腳,只是為了控制鬥爭的範圍,維持朝堂的相對穩定。

剛才範質見魏仁浦已然滿盤皆輸,所以提議讓一位老臣進入樞密院中,以穩定樞密院的局勢。

魏仁浦低著的頭猛然抬起:“陛下,臣以為,宋州出了竹奉璘這等劫掠民間的罪臣,必然導致宋州局勢不穩。”

“魏卿此言有理。”郭榮頷首:“諸位可有什麼好法子嗎?”

李重進明白,魏仁浦是想把自己趕到宋州去了,這恐怕也是陛下的意思。

雖然李重進兼任宋州節度使,以及侍衛親軍都指揮兩個差遣。

但差遣也是分先後的,李重進在開封,自然就主管侍衛親軍的事情,在宋州就主管宋州節度使的事情。

要是離開開封到了宋州,侍衛親軍司的具體工作,就得交到幾位低李重進一級的武官身上了。

此時有給禁軍中的高階武官們,加節度使差遣的慣例,這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