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帶著這麼多文臣武官來皇莊,自然不是讓他們也來避暑度假的。

文臣們在京中做什麼工作,來了皇莊依舊工作。

武官們除了參加各種比試,考核武藝外,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講武會了。

所謂“講武”,是由皇帝郭榮,親自檢閱軍隊訓練成果的一項軍事活動。

和後世的閱兵儀式差不多。

首先參與檢閱的,自然就是目前駐紮在皇莊的兩千殿前軍。

從明天開始,從開封東北左一廂大營,就會陸陸續續過來兩萬殿前軍參加檢閱。

再之後則是開封周邊各州的州軍,會從中挑選一些精銳來參加講武會。

當然城南皇莊是駐紮不下這麼多軍隊的,這些軍隊會分時間、分批次過來,整個講武會將會持續一週左右。

郭榮是很看重這次講武會的,前來接受檢閱的部隊,都是他親自挑選的。

論在軍隊中的威望,郭榮遠比不上他已逝的父親郭威。

郭威十八歲從軍,在軍中從小兵做起,在軍中廣受擁戴,所以後來振臂一揮舉起叛旗,就能推翻後漢朝。

而郭榮雖是郭威的養子,卻是因為郭威的妻子柴夫人沒有親生兒子,要求郭威收養自己的侄子,郭威不得已才收養的。

郭威本來是有兩個小妾所生的親生兒子,所以一開始並不重視對於郭榮的培養,郭榮直到二十六歲時,才被郭威安排到軍中歷練。

後來,郭威的兩個親兒子死了,失去了直系繼承人,不得不從養子郭榮和外甥李重進做選擇,最後挑選了郭榮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郭榮繼位之後不久,就以高平之戰對北漢契丹聯軍的大獲全勝,強勢宣告了他的登基。

雖說靠著此戰,暫時壓住了朝廷內外的非議之聲,畢竟郭榮只是先帝的養子,既沒有資歷,更沒有威望。

但郭榮並不會天真地以為,僅憑藉這一場勝利,就能完全震懾住那些,轉入暗中的反對力量。

此次講武會,正是一個展示自己力量的機會,高平之戰後,侍衛親軍在李重進的帶領下,包圍太原,而殿前軍則撤回了開封進行整補。

殿前軍已經在開封休整快半年了,補充了新兵,加強了訓練,正是向那些不服自己的文官、圖謀不軌的節鎮、蠢蠢欲動的國外勢力展示軍威的時候了。

郭榮放下手中的奏章,這一本奏章正是御史臺遞上來,彈劾陶文舉在宋城草菅人命、濫用私刑、放縱軍隊的。

自陶文舉出了開封城,郭榮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彈劾陶文舉的奏章。

各種理由的都有,甚至還有翻出陶文舉十幾年前行賄上司這種往事的,還聲稱有人證。

弄得郭榮哭笑不得,這幫御史為了整垮陶文舉已經是不擇手段了。

郭榮將這本彈劾奏章放到了一邊,指著它說道:“這一本就留中吧。”

“喏。”張守恩恭敬地答道。

郭榮自然不會理會御史臺的彈劾,陶文舉目前還是很好用的,很懂自己的心思,下手也知輕重,暫時難有替代他的人。

讀儒家經典計程車大夫們,最是看重名聲,想找個敢於揹負罵名,替自己做事的官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接著郭榮又翻開了一本奏章,雖然張守恩提醒自己,已經到了就寢的時間,但他並不想將今天的工作留到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