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郭榮未繼位時,在澶州當節度使,趙匡胤那時在郭榮手下當一名都頭,正是趙匡胤高強的射術,使他得到了郭榮的青睞。

後來郭榮繼承人的地位確立,來到開封當開封府尹,便將趙匡胤調到麾下當了開封馬軍指揮使。

五代時並不立太子,帝位繼承者的最後一個官職,一般是開封府尹,相當於開封城的市長。

等到今年二月郭榮繼承大統,立刻就將趙匡胤調入殿前司,半年時間趙匡胤就已經成了殿前司的二把手,殿前司都虞侯了。

很快,趙匡義就射完了箭囊中的十支箭,成績只能說一般,十箭之中三箭脫靶,命中靶心的更是一支都沒有。

郭榮看完不禁搖了搖頭:“不太行啊。”放下了給趙匡義一官半職的想法。

趙匡胤怎麼回事?他弟弟射術如此不堪,怎麼能讓他上場呢?張永德恨不得立刻找趙匡胤問個清楚。

雖說在朝廷上,舉薦趙匡胤選練禁軍的是樞密使魏仁浦,但郭榮之前曾私下就此事問過張永德,張永德也是舉薦的趙匡胤。

不過趙匡胤的本官還只是刺史,級別還不夠,並不能和郭榮同臺觀賞,所以張永德決定一會結束之後,立刻就去找趙匡胤。

等到趙匡義退場,新上場的選手走進校場中,立刻引起了四周看臺上殿前司士兵的歡呼聲。

郭榮看了一眼,對李重進說道:“李卿倒是好福氣啊,生的兒子如此英武不凡。”

上場的正是李延順,因為李重進曾是殿前司都指揮使的關係,許多殿前軍士兵都認得這位射術高超的李衙內。

“陛下謬讚了,犬子射術很是一般,可能要讓陛下失望了。”李重進回道。

李重進卻心想:我不是叫二郎過來的麼,怎麼來的是大郎?

然而李延順十箭全部中靶,更有三箭射中靶心。

這引發了校場中更大的歡呼聲,無論哪個時代,人們對於猛士的讚歎都是發自內心的。

“李卿過於謙虛了,你家大郎射術非凡,當賞!”郭榮轉頭對坐在左手邊的樞密使魏仁浦說道:“官升一階吧。”

魏仁浦回道:“是,陛下。”

這就是本官差遣分離制度的好處所在,本官變動時,差遣是可以不動的。

雖然李延順本官升了一階,但依舊還是為郭榮站崗抗矛。

“多謝陛下。”李重進不得不站起來躬身行禮,雖然結果並不是他所期望的,但賞賜畢竟是賞賜。

李重進原本的想法,是讓目前並無官職在身的二郎李延福來參加這次比試。

李延福好歹練了幾年的武,身體強壯,雖說射術不如大郎,但也比剛才那趙家三郎強上不少。

只要成績還行,很容易就能撈到一個實職差遣,這種比試的機會並不常有。

看樣子是家中沒找到他,所以大郎頂替了上來吧,不曉得二郎此刻在哪位花魁的繡榻上呢?

李重進想起自己的這個二兒子,也滿是無奈,生母去世,繼母年紀又輕,而自己這個父親常年在外,導致他確實缺乏管教。

想起二郎的不上進,李重進轉念又想起了吳觀信中對三郎的描述,心中總算平衡了些,三郎還是有希望在將來扛起李家的大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