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進自回返開封這一個多月以來,白天一直在開封城東北的兵營中忙活。

五個多月之前與偽漢的高平之戰中,侍衛親軍在當時的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的帶領下,於戰場上不聽命令而潰退。

幸而在殿前軍的死戰之下,周軍反敗為勝。戰後,郭榮處決了侍衛親軍司的所有高階武官,兩個都指揮使更是全家皆沒。

當時的殿前司都指揮李重進空降侍衛親軍司,帶著一幫士氣渙散的侍衛親軍包圍晉陽,結果不言而喻,自然是打不下來的。

圍了晉陽五個月後,周軍在糧草不濟,以及契丹軍突破北部防線的情況下,倉皇撤退。

七月回到開封后,郭榮乾脆連侍衛親軍司的中下級軍官都大部分撤換,一口氣撤了七八十個指揮使的職。

這可是個大工程,此時周朝的禁軍軍制,五百人一指揮,十個指揮為一軍,若干軍為一廂,而左右兩廂就組成了侍衛步軍司或者侍衛馬軍司。

一般來說從統轄五百人的指揮使往上,已經屬於中高階武官的範疇,是不直接參與管理訓練軍隊的,所以這幾十名指揮使,是聯接上層武官和底層士兵的橋樑,相當重要。

李重進這些天就一直在忙活著填補這些指揮使的人選,當然他也趁機在侍衛親軍中安插了不少自己的老部下擔任指揮使。

這事情當然是得到郭榮默許的,畢竟上下不相識的軍隊,是打不了勝仗的,況且李重進等侍衛親軍司的高官,都是殿前司出去的,都算是郭榮的親信。

所以李重進也因為此事,遲遲沒去宋州上任。

此刻,李重進正在自己的營房中,翻看著李延順帶來的,吳觀所寫的信。

“此事,你怎麼看?”李重進放下書信問道,一張寬大且黝黑的臉上,兩隻大眼炯炯有神地盯著他的大兒子。

李延順看到父親投來的目光,低下了頭,支支吾吾地答道:“三弟的主意就挺,挺好的。”

李重進聽到這答案,輕輕嘆了口氣,這幾年來他忙於軍務,有意地讓大兒子接管一些政事。

大概是從小缺乏父母關愛,以及相關教育,李延順對於這些東西實在是提不起興趣,也沒有相應的能力。

聽到父親恨鐵不成鋼的嘆息,李延順羞愧地低下了頭,年方二十的他,長著和他爹一樣的大餅黑臉,身形高大,四肢強壯,還繼承了一身好武藝。可惜父親的政治智慧,是一點沒繼承到。

“方法是挺好的,想不到三哥兒年紀輕輕竟能想得如此全面,前些天離京的時候,他有這麼聰慧麼?”李重進歪了歪頭問道。

“是不是摔了一下,變聰明瞭?”李延順抬頭想了想說道。

李重進鬍子翹了下,瞪了大兒子一眼,說道:“要是真能變聰明,我覺得你應當摔上幾下。”

李延順當然是不想摔的,去年剛娶了妻子,兩人感情正濃,今年還生了個大胖小子,便轉移話題道:

“三弟聰明瞭挺好的,我嘛,就能耍耍槍,打打拳。二弟又那樣子,以後爹爹身上擔子也能輕點。”

“行了行了,回去吧,看見你就煩。只要吳觀一不在,就一個字都不看了。給我回去多讀點書!”

“嘿嘿。”李延順憨笑了兩下,就退了出去,書自然是不會讀的。

門口候著的翟守珣看見李延順離去,便進到房中,並關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