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香(第1/2頁)
章節報錯
垂拱殿中的小朝會散會之後,範質和同為宰執的李谷結伴騎馬出宮。
兩人的府邸同在開封西北角,就隔著一條街,故時常結伴上下朝。
“陛下自高平之戰以來,是愈發獨斷專行了。”李谷忍不住埋怨。
並轡而行的範質也輕輕嘆道:“當初馮太師和我們逼陛下過急了,如今也算是我們咎由自取了。”
年初時,郭榮剛剛繼位,北漢就夥同契丹大舉入侵山西南部。郭榮下定決心御駕親征,太師馮道聯合朝中大部分文臣反對親征,甚至當眾責罵郭榮。
結果郭榮力排眾議,親帥禁軍在高平大敗北漢,回朝之後自然不會給這些人好臉色看。
“太師已去,憑我等的威望,再難制約陛下了。魏仁浦這個樞密使不過是給陛下傳聲的,任命文武重臣,都已經不顧我等的意見了!”
四朝元老太師馮道在郭榮剛班師回朝的四月便去世了,可謂是死得恰到時機。而魏仁浦則是被郭榮在七月力排眾議扶上樞密使的位置的。
範質聞言也不由感嘆:“我等也只是為了這江山不再動盪,百姓不再流離失所。如今任命趙匡胤如此高位,實在是壞了規矩,不曉得將來會有多少禍事。”
五代自第三代的後晉開始,為了限制武將,一般不會讓高階武官的後代有統兵之職,至此時已經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
“唉,陛下一意孤行,能有什麼辦法呢。”李谷身體本就不大好,心情低落之下甚至不住地咳嗽起來。
範質轉頭撫慰李穀道:“消消氣吧,我等盡心做好分內事就好,郭家的江山,讓陛下折騰去吧。緊要之事是遣人通知河南各州府,自己催稅總比陶文舉那個酷吏來得好!”
遠在宋州的李延慶自然不會知曉朝堂中的紛爭,自從昨日他主動出擊之後,當晚就收到了吳觀的資訊:既然身體好了,明天開始上課。
李家發跡較晚,李重進二十歲時投奔郭威,二十五歲才混上九品殿直。
但四年前郭威篡位成功,李重進作為郭威的外甥,在郭威直系親屬全部被後漢皇帝殺光的情況下,受到郭威的重用,官位就像坐直升機一樣往上飛。
李重進如今三十七歲,已經做到了從一品的使相,即以節度使的身份加同平章事銜,同平章事便是此時宰相的官職名。當今在朝中任職的官員中再沒有比他官位更高的了。
但因為曾經家境低微,李重進的幾個孩子年幼時都沒有受過什麼好的教育,發跡之後立刻就找了優秀的老師來教導自己孩子,出色的後代才是在這種世道下能夠維持家門不墮的根基。
吳觀雖屢次進士不第,最後放棄科舉投靠李重進這周朝新貴以求取官職。在五代時,雖然年年都有科舉考試,但是進士錄取人數極少,通常一年就十餘人。
因此吳觀這樣能多次參加科舉,透過地方解試像喝水一樣簡單的人已是難得的人才了。
吳觀透過些門路抱上李重進的大腿後,雖然一開始只是被安排給李重進三個兒子當老師,但也盡心盡力。
今年李重進一當上正任節度使,立刻就舉薦了吳觀當掌書記,好歹是個從八品的官,也不算辱沒才能了。
李延慶的大哥李延順呢,今年年滿二十,光榮成為了皇帝郭榮的站崗侍衛之一;二哥李延福呢在李家發跡之後染上了些臭毛病,被老爹李重進帶在身邊嚴加管教;剩下的兩個弟弟又是過於幼小。
因此被穿越之前的李延慶在吳觀前腳剛到宋州上任並接受節度使府時,後腳就在來宋州上課的路上墜了馬,成為了擁有後世人格的李延慶。
此時的李延慶正在吳觀的院中,一間特別開設的教室中接受教育。
“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吳觀一邊搖頭晃腦地念著春秋,一邊還講解著。
窗外的鳴蟬知了知了叫個不停,李延慶在下邊聽得一個頭兩個大。
這時的書豎版排列,還不帶標點,一本春秋公羊傳註疏,原文、解、注、疏混在一起,若是沒有精通的老師帶著學習斷句,李延慶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是連讀都沒法讀。
雖然繼承了記憶,擁有不少經史知識,但對於後世而來的李延慶來說,學習這些東西對他實在是太有難度了。
“......君子見人之厄則矜制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好了今日就到這了。”吳觀啪地合上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