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算盤(第1/2頁)
章節報錯
“都到這地步了都不借錢麼?”李延慶吃驚地問道。
管事回道:“不借錢,忍一忍,餓一餓,熬過去了,來年還有希望。八成利的錢要是借了,那就真是一無所有了,地都會被收走的。這莊子上可有不少借了錢之後,一無所有隻能來當佃戶的。”
自己種田,雖然苛捐雜稅極多,但一年辛勤下來,總是比佃戶只能分一半田產,多不少。
何況並不是所有地主都像李家這樣家大業大,對佃戶還算優待的。
有些小地主,家裡不過也就兩三百畝地,只是家中缺少男丁,只能僱傭一兩戶佃農耕種,這樣的地主自然談不上對佃戶有多優待的。
李延慶一方面同情此時農民的悽慘生活,又驚歎此時的借貸利息簡直高得可怕,和後世的校園貸有得一拼啊!
“那你說要是有年利兩三成的錢能借到,那些農戶肯借麼?”李延慶問道。
“兩三成利?還是一年,那怕是有多少都會被人借走哦!”
事情存在就是有一定道理的,後世銀行幾個點的貸款利率,是建立在便捷的借貸方式,嚴格的資產審查上的。
此時一年八成利息看起來相當可怕,但在李延慶記憶中,一百多年以後,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官府直接借貸,四個月的利息也是很可怕的兩成,這在那個時代據說已經是低利率了!
八成的利息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也許是成本,也許是止損要求。亂世之中戶籍損毀,欠了錢一跑,官府都很難找到人。
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李延慶打算去金胡裡實地考察一番,看看那裡有沒有低利率貸款的可能性。
“管事可願陪我虞城縣走一趟?”
“郎君所求,在下自然是沒有問題的。”管事忙不迭地點頭道。
虞城縣位於宋城東北五十里處,按照鈴兒所說,金胡裡就在虞城縣北十里處,此時出發,來回一百餘里,當可在天黑之前回到宋城。
護衛們自然不敢對李延慶有所怨言,一行人稍稍歇息,便上馬往虞城而去。
就算是優良的戰馬,高速賓士個五十里也得累趴下,李延慶一行人自是慢悠悠地坐在馬上前行,全然不復剛出城時疾馳的速度。
清風迎面吹來,路邊六月種下的慄米依然是綠油油的,早起的農夫已然在田中勞作。
李延慶的主意就打在這糧食上。後世的歷史知識令李延慶知曉了未來幾年將要發生的大事件。
而明年就會發生一件大事件,也就是有名的後周與南唐的淮南之戰。
在李延慶的記憶中,淮南之戰從顯德二年一直打到顯德五年,後周與南唐在淮南鏖戰三年,打得淮南赤地千里。
到時候,淮南乃至周邊州縣的糧價肯定是飛到天上去的。
宋州正好位於溝通黃河與淮河的汴河邊上,從宋州順汴河往南是宿州,再往南便是淮南了。
若是在淮南戰爭期間,能在汴河沿岸的宋州擁有大量糧食,以其便捷的運輸能力,與淮南恰到好處的安全距離,輕易便能賺到海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