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沈辭憂從城牆上跌落後,是吳世匿接住了她。

她不知為何一直昏睡不醒,而李墨白的死訊,已經傳遍了皇城內外。

舉國同哀,太后更是哭斷了腸。

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連李錦琰也不外如是。

然而,皇帝暴斃這樣的事,是最容易在前朝捲起血雨腥風的。

喪禮上,吳世匿湊到了李錦琰的身邊,對他低語道:“你忘了皇上之前交代過你什麼?”

李錦琰眼睛紅澀,目光詫異地瞪著吳世匿,“你怎麼知道我哥跟我說了什麼?”

吳世匿:“就是因為你哥知道你的性子軟弱,才將此事也告訴了我。他說若是來日有了意外,而你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的話,便要我提醒你。”

話落,他便在喪儀上大喊了一聲,“皇上有遺詔在靖王殿下這裡!”

霎時間,文武百官將目光齊齊投向了李錦琰。

那道聖旨他放在家中,朝臣們催促他趕快將聖旨拿來,好讓大家都定了心。

聖旨所書的內容,是讓李舒安登基稱帝,而李錦琰則是攝政王,負責輔佐李舒安直至他加冠之年。

對於這樣的旨意,眾臣們並無異議。

如今的李舒安不過是個幾歲的娃兒,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所以國事的重擔,即刻就壓在了李錦琰的肩膀上。

這一次,李墨白的死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同時,他也意識到了自己肩膀上的責任有多重。

整個啟朝日後如何發展,都與他的每一個決定息息相關。

幾乎是一夜之間,他便褪去了從前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樣,變得沉穩幹練起來。

雖說他在國事的處理上還是略遜一籌,但以他的天賦,只要他肯努力,就一定可以將啟朝治理的很好。

畢竟在歷史上,李錦琰也是有名的一代明君。

日子過得很快。五黃六月,瀰漫在皇城上空的愁雲漸漸消退。

所有人的生活都重新回到了正軌上,而沈辭憂,依舊昏迷不醒。

她還是住在鳳鸞宮,佩兒和琦兒悉心照顧她,邢雲也形影不離的守在她的身旁。

她昏迷了兩個月,這兩個月全靠吳世匿用藥吊著她的命。

不過這陣子,她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了。

這日太后來看望她的時候,正好趕上吳世匿在給她診脈。

太后從旁侯了一會兒,見吳世匿臉上的表情十分嚴肅,心裡也知道情況不妙。

這人不吃不喝的,癱在床上還能活兩個月,已經是奇蹟了。

果然,診完脈之後,吳世匿便對她說:“皇后娘娘的身子熬不了幾日了,微臣無能,無法令皇后娘娘起死回生,還請太后責罰。”

太后擺擺手,轉動著手中的佛珠,沉聲道:“罷了,也許皇后不醒來,才是最好的結果。她那樣鍾情皇帝,讓她醒來,又要如何面對這一切?吳院判,哀家問你,皇帝當日到底為何會自戕?可是中了什麼邪術?”

吳世匿順水推舟道:“看著像是西涼的邪術,只是要想找出施術之人,怕是難於登天。”

得知此事後,李錦琰第一時間就向西涼發兵,將西涼所有還有異心之人全部誅殺,並且讓剩餘百姓都搬來了啟朝自有的城池,逼迫他們和啟朝漢族的人成婚聯姻,想要從根上徹底消除了這些蠻夷之人的血統,滅了他們的種族。

這也算是為李墨白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