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做一些探討,並不一定適合教學。”侯平安隨意的說著,安撫這個姑娘的一本正經的探討的情緒,“隨便討論一下吧。”

“嗯!”

橙子將肩膀垮下來一下,表明自己已經放鬆了,實際上還是很期待。

“這首詩其實就是一種虛妄的精神家園的體現。”侯平安就說道,“這首詩是寫於他辭官以後。辭官之後陶淵明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五柳先生傳》裡已經講的很透徹了,一窮二白,蹭酒喝的人,而且還不會種田。”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橙子就唸出兩句詩,還“噗嗤”一聲笑出聲來。又用手輕輕的捂住嘴。

“對呀,這樣一個不會經營的人,卻又‘結廬在人境’,居住在鬧市。而且還有個很大的院子。能夠種菊花,採菊東籬下嘛。要知道在古代,城裡帶有院子的住房也是很貴的。”

“所以啊,住著大院子,卻又不事生產,還經常吃不上飯,喝不上酒。這本身就是個矛盾,除非就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結廬在人境,只不過是他幻想出來的精神家園。因為在五柳先生傳裡,他的屋子是連烈日和風雨都擋不住的。”

“啊?這是他幻想的場景啊!”

這一下連桔子都有些詫異了。

“陶淵明的幻想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其中給我們構築了的最大的幻想就是桃花源的世界。所以再幻想自己居住鬧市的大房子裡,採菊東籬,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所以我們講這首詩給學生,到底是要表達什麼?”

侯平安接著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安貧樂道的精神啊!”橙子脫口而出,這些東西她記得非常的清楚。

侯平安就豎起大拇指,讓她都覺得不好意思。不過還有點兒得意,就像是答對了老師的問題,得到了表揚的學生。

“真正的安貧樂道是不需要說出來的。”侯平安就笑了,“對於初中生,分析到這裡就可以了,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還能看出什麼來?”桔子也問。

“陶淵明生活的東晉真是眾華國釋道儒三教開始融合的時期,陶淵明深受儒家和道家的影響。儒家講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究獨善其身。一個是入世,一個是入山。他當過官,這是儒家的入世,但是官場黑暗,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得不到實現,那麼就入山,這是道家的影響。而道家又講究超脫。但是在俗世之中,他有怎麼能超脫得了?只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幻想出一個又一個美好的世界。來滿足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就像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網路流行詞。”

“什麼詞?”這時候有兩個語文老師也湊過來了,聽侯平安講。

“YY。”

“啊?哈哈……”

周圍的人都笑了。

侯平安也就是瞎吉爾亂扯。

但是這樣的瞎吉爾亂扯還真的忽悠到了這幾個語文老師。還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你男朋友是大學老師吧?”有一個就問了一句。

“是高中老師,教語文的。”

橙子就趕緊回答。

不過說完之後,馬上就醒悟過來,又有些尷尬的補充了一句:“不是我男朋友,我都還沒有……還沒有談過……別瞎說。”

別人是沒有瞎說,但是你這樣強調自己還沒有談過戀愛是什麼意思?

反正說了這麼多,等於沒說。因為侯平安說的這些,初中階段根本就不會考,就是有點兒唬人。其實只要將其中的細節和邏輯梳理一下,也能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說了半天了,桔子偷偷的倒了一杯茶遞給侯平安。

侯平安接過來就喝了。

“還有學習這首詩,還有個問題。我在想,我們學這些古人的詩詞,難道是要學習他們安貧樂道的精神?對於我們現在也不適用啊?學以致用,是語文這門學科的精髓。不管是語言交流還是文字交流,只要有人就有交流,即便是沒人,也可以和自己的精神交流。做生意也好,當官也好,打工也好,交流才是人和人之間的核心。也是學習語文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