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不錯,這一次送上去的十八顆衛星,光發射費就五億,這還是屬於比較便宜的,如果以前就是十億,這也是民營企業一般不涉及到航天領域的重要因素。

無他,玩不起。

衛星想要實現價值,十八顆遠遠不夠,最少也要36顆,多的話可以達到108顆,哪怕按照最少的36顆衛星也要發射兩次。

而光發射費就是十億,而這三十六顆衛星的造價又是十幾億。

而這些還只是一部分的費用,最大的費用是研發費用,衛星這是高科技的產物,除了國家之外,很少有人才在市面上飄著。

這也就導致了,人才稀少,稀少就代表著貴。

啟明集團哪怕是有李歡的支援,有木子的幫助,依然用了兩三年才實現了衛星的生產。

如果是一般的企業,別說兩三年了,就算是將時間再增加一倍也不一定實現。

這跟藥企研發新藥一樣,你攻克了幾年甚至十年,結果發現此路不通,然後你花費的資金和時間就完全浪費了。

衛星發射也是如此,衛星萬一出現了故障,出現了損毀,你還要重新補充。

而定位系統已經有了GPS獨霸天下,你再去弄能賺到錢嗎?

恐怕是很困難的。

但是,對李歡來說,做還是要做的,而且發射衛星也僅僅是第一步,完成了初步的衛星佈局,能夠實現國內的使用之後,下一步就是火箭發射了。

剛才說了啟明集團是兩條腿走路的,火箭發射和衛星發射同步進行,而火箭發射也更加的複雜些,所以第一批的衛星就只能靠發射中心了。

衛星到了既定的位置之後,啟明集團的所有人激動了,瘋狂了。

一個個嗷嗷叫,這裡的很多人都是年輕人,他們之所以加入啟明集團,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而現在理想照進現實,他們實現了理想。

一個個,平時看起來都挺老實的研究人員,這一刻猶如泰山附體,都是嗷嗷叫。

李歡也能夠理解他們,從零到一,從一到完成,這期間有過多少次的磨礪,多少次的困難,恐怕早就數不清了。

現在衛星進入了既定的位置, 那麼也代表了啟明集團實現定位系統更進了一大步。

再有半個月第二批衛星也將發射,發射完成之後,將會實現國內以及亞洲地區的覆蓋,特別對於國內,更是實現了完美的覆蓋。

時間過的是飛快的,第二批衛星順利入軌,啟明衛星系統也正式的啟動了。

華華,當試用了啟明衛星系統之後,當即任老拍板,nowa系列手機率先試用啟明衛星系統。

有了華華作為表率,國內被米國收拾的不輕的企業,一個個都選擇了與啟明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哪怕現在一時半會不用,也是要先把合同簽了。

只要啟明集團能夠實現全球覆蓋,使用國內的衛星系統,那自然是更好的。

不過啟明集團從成立到現在,一如既往的低調。所以哪怕在行業內掀起了波濤洶湧,但是老百姓的瓜裡,沒有出現過。

而隨著李歡到啟明集團的駐紮,啟明集團的火箭已經實現了全部技術難題,已經交由相關公司進行生產。

相信明年,啟明集團的飛天夢能夠實現,李歡的飛天夢也就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