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農業雖然已經成型,但是總經理的人選一直沒有定下來。

而透過姚金波的介紹,李歡見到了呂元慶院士。

呂元慶,今年50歲,農業博士,農科院院士,曾經研發的新玉966,一度是國內最好的玉米種子。

甚至後來進行過兩次創業,但是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呂元慶聽到有人找他去做總經理,也有些意外。

種子的研發,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多時候也需要一些靈感,對於多數人天分、勤奮都足夠,差的就是那一點點的靈感。

自從新玉966之後,呂元慶再也沒有培育出來一個優秀的種子。

甚至一度被人認為江郎才盡,而後連續兩次創業,更是讓他曾經積累的財富煙消雲散。

姚金波也不知道李歡為什麼要找農業人才,剛好呂元慶也比較合適,所以就推薦了他。

李歡兩人在建設總部港見的面,365大廈還沒有交付,所以李歡平時辦公還是在這裡。

“你好呂教授,請坐。”

呂元慶沒有想到,李歡這麼年輕,他更偏向於技術人才,所以對於李歡是一點都不瞭解。

但是這麼年輕的人,居然對農業感興趣,還是讓他很詫異的。

“你好李總。”呂元慶有些拘束。

在國內,對於農業的重視不算高,到目前幾十年了,依然是小農經濟,種子更是落後,這是國外經過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積累。

孟山都、杜邦、先正達,三大巨頭幾乎覆蓋了全球百分之七十的種子和化肥農藥市場。

所以,對於李歡組建的華夏農業,一點也不瞭解。

來看看也是給姚金波面子,李歡看呂元慶的狀態就知道,恐怕覺得自己一個年輕人去做農業,很不靠譜吧。

做農業是不賺錢的,或者說利潤是很低的。

做金融、地產、網際網路,哪一個不是賺錢快的行業。

李歡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華夏農業的家底,“可能呂教授對於華夏農業不太瞭解,華夏農業是今年剛成立的新公司。”

呂元慶一聽,心中一沉,已經在思考一會怎麼拒絕了。

但是下面的話,讓他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我們透過收購了十幾家的農業公司,加上前期流轉的土地,目前擁有的耕地面積達到了100萬畝。”

“而華夏農業,也不是僅僅去種植農作物,我們希望透過上下游的全產業鏈進行深刻的發展,為國內的農業做一個樣板專案。”

“除了耕地,我們收購了四家種子公司,涵蓋了玉米、花生、小賣三大類種子以及各類蔬菜數十個品類。”

“下游則是收購加工廠,麵粉廠、榨油廠、玉米深加工廠。”

“與此同時,我們建立了線上銷售平臺,濤濤、貓貓、東東等數家平臺,線下則與華夏零售深度合作,進行渠道推廣。”

“我希望,未來種子、農藥、化肥、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

呂元慶越聽越激動,李歡說的很仔細,也不會去騙他,畢竟他加入是要做總經理的,如果是假的也沒有什麼意義。

總結起來,野心很大。

“李總,不怕您笑話,剛才我還在想著要怎麼找個藉口走呢,現在您攆我走我都不走了。”

“雖然我之前創業兩次都失敗了,但是這兩次失敗也給了我經驗,同時咱們這麼好的條件如果我還幹不好,真的是沒法見人了。”

“好,歡迎呂總的加入。”

“那個,我冒昧的問一下,您收購了這麼多的企業,花了多少錢?”

“將近一百億吧。”

“斯……”

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能拿出一百億投資農業的,國內可能都很難找出來幾家。

雖然對於李歡的實力還不太瞭解,但是李歡剛才說到的華夏零售他是知道的,甚至他都經常光顧,看樣子應該也是兄弟單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