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華夏醫藥的發展(第1/2頁)
章節報錯
想明白了這個事情,給周彥明打了個電話,問郭董方便不方便。
郭董一聽李歡要來拜訪,立馬推了下面的幾個會議,讓李歡過來。
李歡見到郭董,看起來郭董心情不錯,見到李歡調侃到“李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天有什麼事情。”
“這不是看郭董心情好,過來沾沾光。”
“什麼啊,沾光也是咱們沾了你的光,上次來考察的幾個企業,基本上都同意入駐創業園了。有了他們的帶動,下一步我們這裡真成了網谷了。”
“在發展那就是網都了。”
“哈哈,承你吉言吧。”
“這一次有什麼事情?”
“是這樣的,我們最近組建了華夏醫藥,前期已經收購了幾個企業,目前已經做了兩個中成藥的研究,預計明年能夠上市。”
“哦,怎麼想起來進入醫藥行業了?”郭董也是覺得有些不太對,李歡這跨界跨的太猛了。
“咱們老祖宗,流傳了五千年的醫藥,未必不如外國幾百年的西藥,這裡面有很大的機會,我們利用大資料進行分析,可以將新藥的研發從過去幾年甚至十幾年,縮短到更短的時間。”
“現在藥方已經出來了,主要對於臨川研究以及資料進行分析,只要符合了國家的要求,上市新品藥並不困難。”
聽到李歡的解釋,這兩年大資料的概念已經有人在提了,國家層面也是比較關注。
但是沒有想到,李歡居然已經在使用大資料了。
對於醫藥郭董不算很感興趣,但是對於大資料還是很感興趣的,於是問道“大資料這個名詞,最近提出的頻率很高,具體是怎麼個意思?”
“說起來也很簡單,將海量的資料,使用一個大腦進行分析,比如說交通的問題,過去城市擁堵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大腦,現在我們就是要給他裝上大腦。”
“那條路經常堵塞,造成的原因是什麼,車輛每天過去多少量,都是什麼車等等。”
“對這些進行分析,雖然還是這麼多車,但是有了一個更合理的分配。”
李歡對於大資料也不太懂,但是大概的方向就是如此,木子做的研究,也就是基於大資料的分析,然後得出結論。
“這個倒是新奇,大資料的概念雖然已經有人提出來了,但是還沒有什麼落地的場景,你這麼一舉例子,我就明白了。”
“那個,郭董,咱們今天主要聊的是醫藥的事情。”
“哦,對,那下次聊大資料,你說說想要什麼支援?”
“是這樣的,未來我們想要收購一些醫院,主要做中醫治療,發揚傳統中醫的價值……”
郭董聽後,沉思了一會。
中醫院,其實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是有的,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是西醫當道,中醫專業的人少,而且效果不如西醫的立竿見影。
所以現在的西醫是非常的普遍,中醫院如果不是有國家在支援,恐怕早都扛不住了。
哪怕是中醫院,其實也就是名字而已,主要的治療方案,依然是西醫。
“行,這個事情我會考慮一下的。”
李歡離開之後,考慮到醫院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便將目光放到藥材種植上面了。
透過木子,李歡知道,國家的藥材不是沒有價值,每年出口大量的藥材到國外,然後國外的醫藥企業進行生產。
所以沒有點點的議價權,回到公司,安排丁香去收購藥材企業,主要從種植開始。
我們國家的氣候是非常適合種植藥材的,東北的三寶,西域的雪蓮,國內有很多的山區,丘陵,都是很適合種植藥材的。
收購藥材企業,也是很順利,沒用太長時間,便收購了國內十幾家規模藥材企業,合計擁有了數十萬畝的藥材種植基地。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面積,是因為很多藥材都是在山上或者丘陵地帶種植。
完成了重組之後,規範了種植,比如不能使用大量的農藥,不能使用大量的肥料等等。
同時透過一些技術手段,減少人力的投入,種植、養護、收割等等,都重新制定了規範。
還有一些藥材則是在平原種植的,比如蒲公英,有很好的藥用價值,這些都是需要在平原地區種植。
這類比較常見的藥材,則是跟種植戶簽訂合同,對於各項指標進行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