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邊上呂不韋忙走上前來。

揮揮手,示意無妨,卻見得李顯繼續道:“爾等都起來吧,且各自回營整頓兵馬,待孤王看過地勢後,再來定奪。”

“諾。。”這一聲呼喝,卻是響亮上了許多。

一個多月時間,竟然都沒有打下蜀地一城,這多少讓秦軍計程車氣有些低落,而如今,當這些將士們,突然之間見到大秦的武穆王,他們心目中那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武穆王出現在這大帳內的時候,他們興奮了。

而此刻,當他們聽到李顯傳下將令來,著他們各自回營整頓兵馬之後,那一份曾經的崢嶸,卻再一次高昂而起。

~~~~~~~~~~~~~~~~~~~~~~~~~~~~~~~~~~~~~~~~~~~~~~!

南鄭城,雄居於秦嶺山脈之內,兩側皆高山壁壘而橫踏於左右,就在這中間開闊地段,南鄭城就這般死死地卡在這中間。

而南鄭城,更是城高六丈餘,而城內,更是有二十萬蜀軍駐守,這等堅城,試問攻城一方,那又需要費上多少兵馬來攻城。

帶著王翦,蕭謹,呂不韋,並著軍中一些低一級的將校,就這般繞著南鄭城東,南二門,緩緩地走了一圈,甚至於連西門,北門李顯都沒有去看,李顯就已經下令讓人打道回府了。

“營內有多少馬軍?”大帳下,李顯帥帳內,大馬金刀而坐,第一問,卻是朝著王翦問去。皆因王翦掌著這次攻蜀的主力三十萬大軍。

“馬軍三萬五千,步軍八萬二千,弓手六萬八千。”王翦如實答道。(這裡提一下,所謂的馬步軍三十萬,其實是包括民夫之類的編外人士一起算起來的,真正可戰之兵,一般都要在報的人數上減少三成左右。這就是古人的兵馬統算之法,以前大夥看到我寫的八十萬,五十萬的,其實可戰之兵完全就沒那麼多的。若不然,那豈不是要嚇死人。)

“嗯,此三萬五千餘騎,明日顯一分為四,南鄭東,南,西三門各駐馬軍五千之數,餘下者,暫由王翦將軍統領,以備衝陣之用。”

“蕭謹將軍,孤且予你一份圖紙,你速傳下將令於諸巧匠,著他們儘速造出,材料就地取材於山竹就是了,攻南鄭成敗於否就靠此物了,子離定要嚴加看管,在沒有攻下南鄭城之前,萬不可輕易洩露了出去。”隨手提過毛竹來,而於紙上畫了個圖樣來,就交給了蕭謹。

蕭謹小心接過,只看得這圖紙中,乃是一個類似於樓梯一樣的東西,層層而上,稍一細想,蕭謹不由得恍然大悟。

“末將定日夜趕工,後日即可完工百架之數。”此刻的蕭謹,不由得大是興奮起來。

有此等利器,那南鄭城就是再高上數尺,亦能輕而易舉地拿下矣。

你道李顯給的蕭謹那般圖紙是什麼,卻是李顯藉助於樓梯和井闌的原理兩相結合而畫出來的一個類于于緩衝坡的東西,我們這裡就姑且稱其為竹梯好了。

有了這個竹梯,攻城方就可以不用再透過雲梯這種完全沒有什麼安全保證的東西來攻城了,而這個竹梯,在攻城上,更為容易讓大軍攀爬,也更容易讓攻城方的大軍容易發起集體性的衝鋒。

可以說,這東西除了怕火這一個弱點之外,對於其它方面,那絕對是攻城的最大殺器了。

~~~~~~~~~~~~~~~~~~~~~~~~~~~~~~~~~~~~~~!

這裡解釋一下這個竹梯,怕大家一下子搞不明白,大家可以把這個竹梯想像成一個直角的三角形,兩條直角邊,一條貼地,一條貼城牆,而攻城方,就從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最長那一條邊上,爬上去。

這條最長邊,就是個從城牆腳下,到城牆頂上的樓梯,這就是一個緩坡,有了這個緩坡,攻城方發動集體衝鋒將會更加的容易,比那單個的類似於樓梯形的攻城雲梯可是要強上無數倍。

這東西的缺點就是重,因為是多結構類形,跟井闌一樣,屬於是死沉死沉的東西,所以很難移動,再一個就是怕火,不過怕火這個,若是做的精細點的話,倒是可以換成包鐵的材料來打造,只是那樣更重。古代可不比現在,現在有起重機啥的,一扔就過去了,古代這東西都得靠人力推,死沉死沉地,在戰中,這東西可就不怎麼好耍得通了,所以這玩意兒,絕對是個看著是大殺器,卻只能出現在理論上的東西,當然,我們這裡是,大家看著爽就行了,沒必要去那麼較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