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子午谷(第2/2頁)
章節報錯
指著這一條線路,蕭謹道:“此處蜀地人稱子午谷,據那老卒所說,若從此谷處過,當可繞過南鄭,漢中二地,並劍閣,綿竹關這等天下有名的雄關,從而直抵培縣。”
而就在這地圖上,清晰地標明著,綿陽城後就是那蜀國的國都,成都。
“哦?”王翦雙眼若有神般,盯著眼前這一條長長的紅線,卻是並沒有接過話頭來。
他知道,要走這一條路線,估計很難。
因為,這一條路線,光看這地圖示線,首先他給人的一個感覺就是很長,長得嚇人的一個長。
這一條路線,他是足足穿過了漢中郡的整個郡,從而越過劍閣,到達蜀國的培州的培縣,這裡,再往前行三五十里就能到達錦州的錦陽,而錦陽過去就是蜀國的國都成都所在。
見得王翦沒有回話,只專注地看著這地圖,蕭謹卻繼續道:“此谷全長七百餘里,路小而谷窄,且處壁常年陰風呼嘯難行,少有植備,所以,此路終不能領大股士卒而入,唯有以小股精銳部隊穿梭為主,若一切順利,只需小半個月時間,就能直抵成都城外。”
這路,卻實是一條好路,是一條偷襲的絕佳之路,然而,這一條路,卻又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
他路小而谷窄,只能適合於小股部隊前行,大軍根本就不能透過。
可是,在這動則以十數萬大軍爭伐為基點的情況之下,你偷渡過去的數千大軍又有什麼用?可以說,這是完全就翻不起什麼浪花的。
所以說,就算是發現了這般一條絕徑,那也是並沒有多大的用處。
“以蕭將軍之見,以為當如何?”王翦抬眼望向了蕭謹,如今聽得蕭謹指出這般一條路線來,他必是有深意的。
這子午谷是一條捷徑,當需要利用之。
“具體的,謹一時亦還沒有定論,數日前,謹已是派出了探馬,至時只能待探馬回報後再作計較了,若事果是可為之,到時卻還要麻煩王將軍了。”
蕭謹所謂的派出探馬所查的事,也就是檢視這子午谷處,是一條狹谷通到底的,還是可以從中間段繞出來。
若是一條谷通到底,只能從這頭進去那頭出來的,那麼這一條谷,也就是條廢谷,完全就沒有多大作用,而若是能從中間路段跳出這個圈來的話,那麼這一條小谷,雖然只能走上三五千人馬,可是有這三五千人馬,那所能辦到的事情可就多上很多了。
所以,蕭謹才會說,這一條谷,還有待於他的探馬探回情報來,只要情報裡真的可行,那麼這像南鄭城,漢中這等雄城,蕭謹就完全可以不必採用蠻力強攻的姿態去做。
他只需要從後頭繞上去,只要斷了敵軍的糧道,從而使上一個困字訣,這等雄城,自會不攻而自破矣。
攻南鄭城,當不急於一時。
見得蕭謹如此一說,王翦不由得大是鬆了一口氣來。
這一次徵蜀之戰,李顯因為新得了關外魏,晉,韓三國十州之地,而不得不選擇放棄親征蜀地的打算,選擇坐鎮於咸陽城,以免國內生亂。再則也是因著此次荊苛之舉,從而重傷了李顯,以李顯那孱弱的身體,一時半會間又哪能夠再出來騎馬打仗,他能夠出來上朝理事那都已經是阿彌陀佛的燒高香了。
可是,蜀之地又不得不搶佔先機選擇攻城,李顯卻是有些怕那個梟雄心性的蜀地九公子劉秀坐上蜀主之位的,所以,李顯不得不在那劉康還在位之時而選擇強攻蜀地。
如此一來,這徵蜀之重任自然就落在如王翦,白起這等大將的身上。
徵蜀,雖然會很困難,這早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可是,若是死傷上太多的秦軍精銳,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而對於王翦來說,能少死上許多士卒,他自然也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