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起來,蕭謹自武穆元年時就跟在李顯身邊,被李顯提任為驍騎營的副統領,位僅在李顯之下,只是雖然驍騎營征戰無數,但總是不曾看見蕭謹這位副統領的身影。
蕭謹,更多的是被李顯安置在肅州之地,鎮壓當地的五越蠻夷,以及防守蜀國的侵犯。
而這一次,對蜀用戰,蕭謹,當為先鋒之首選矣。
對蜀之戰,對於李顯的態度,在場諸人皆是心知肚明的。何況,這一次,蜀之九公子劉繡竟然派刺客來行刺於秦王,如此行徑,雖名其小人亦不為過,當需殺之。
“此等軍國大事,我意以為,蕭大人當於明日稟明大王為好,我等分屬六部,各司其職,當不可越職也。”此刻,確是李斯輕輕的回了一句。
“這。。。。唉!!!是蕭某無禮了,謝李大人提醒。”細一思李斯這句話,蕭謹霍然驚醒過來,方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魯莽,就如李斯所說,這等軍國大事,又如何能分諸於諸人耳,更何況,如今李顯這位國主不在,為其帳下臣者,確在此地私議這等大事,這按律來說,是意同謀反無異了,這是死罪,是絕對不可行的事情。
謝過李斯之後,蕭謹自也是迴轉自家府邸,而準備好奏摺,準備著等明日李顯精氣神有所好轉之時,再面呈於李顯,請他定奪。
一夜輾轉反側苦思左右,直至翌日天明時分,蕭謹方才通紅著一雙眼睛,而來到養心殿前。
而此刻,包括白起,王翦,蒙恬等諸多軍中大將,以及朝中諸部的尚書此刻確已經是一個不落的全都坐於此處了。
“臣有蜀國之戰事昨日末稟於大王,還請大王恕罪。”此刻蕭謹跪於病榻前,輕聲道。
“我知子離之心意,其它勿復多言,子離鎮守肅州時近五年,對蜀之一舉一動必一清二楚,此事且細細說來。”
“諾。”深吸了口氣,蕭謹自懷中取出一份圖紙來,就著光亮處,小心的攤了開來,只看蕭謹以手指地圖而朗聲道:“此圖乃微臣費時三年零八個月時日所繪而成,大王,諸位將軍且看。此處為蜀之南鄭,此處為沓中,要入蜀地,唯有從此二路而過。”
“然南鄭依漢水而建雄關陰平關,此刻,有蜀中老將楊任引馬步軍二十五萬駐守於此”
“沓中之地則依白水而建雄關陽平關,亦是蜀中大將張臏引馬步軍十八萬駐守於此。”
“我意引涼州之狄道,金城,隴西,天水四郡之兵以為四路,同攻沓中,引肅州之祁山,武功,固遠三郡之兵合三路兵馬,同攻陰平關。各郡兵馬分路分段而至,呈連綿不絕之勢,秦軍之士氣必為我大軍軍威所懾。”
“只要我軍能拿下沓中,南鄭二城,則蜀之門戶就已經為我秦開啟矣。如此,我大秦之軍則分兵二路,一路沿白水而下,過孔函谷,轉道涪水而過江由口,德陽而至涪且。”
“另一路大軍則出陰平關,下劍閣,然後二師相匯於涪縣。同攻蜀之成都。”(攻蜀之戰,大家可以用度娘搜一下三國時魏國鄧艾,鍾會二人滅蜀之戰。網上有全圖,我說的地名和路線也都是照著那上面說的,大家找得來一看就明白了。)
一邊說著,蕭謹一邊以筆或圈或點於地圖上,畫出箭頭來。表示著入蜀的大軍行走示意圖,一翻細較下來,其中細節多如牛毛,這一場好說,卻是足足的讓蕭謹解釋了小半天時間。若如蕭謹所說,這蜀之地,已經是如囊中物般,隨秦欲取欲難矣。
“子離妙計也。”聽得蕭謹這般說來,李顯不由得大是讚歎。
這些年,蕭謹奉李顯之命坐鎮肅州,而肅州之地一直也沒有什麼大亂,所以,這些年來蕭謹也一直在努力的學習著一些李顯所給予他的知識。
近五年時間,此時的蕭謹已非是吳下阿蒙矣,此時的蕭謹,侃侃而談間,條條妙計層出不窮,只聽得讓人好不快哉。
而邊上,蒙恬,李斯,白起,王翦數位精於戰陣之法的軍中大將,亦不時提上一些問題,蕭謹對答如流,其見解無不是精闢至極。卻是讓人好不痛快。
一時間,在場諸人當中,不論是如李斯,百里奚,呂不韋,陸準這樣的文臣,還是如蒙恬,王翦,白起這類的武將,對於蕭謹這位一直為大秦國坐鎮於肅州而幾乎到了默默無聞的人物,他們確是再一次開始了重新的認識。
果然,能為秦王李顯所倚重者,無不是英姿瑰亮,精才絕豔於天下之輩也。
~~~~~~~~~~~~~~~~~~~~~~~~~~~~~~!
剛從杭州回來,很困,先睡一會,第二更可能要晚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