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毒士的毒舌(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使魏國的使臣,自然是非李斯莫屬,而為表示誠意,大秦的武穆王除了下令讓秦國鉅商董家和舒家二家族加大魏國的售賣力度之外,亦同時讓李斯帶上了數萬石的糧食,經由晉國之地,轉而運往魏國。
李顯這一手,不論是在魏太祖曹評亦或者是晉太祖司馬相如,韓順公陸準,甚至於其它天下諸侯來說,李顯這麼做,那都是純屬犯傻的行為。
要知道,在前不久之前,那魏國的大將王忠還帶著魏國的大軍,夥同那韓,晉二國一併兒出兵攻打秦國的函谷關呢。
前邊還是敵人,而且是人家來欺負到大秦國頭上來了,可是轉眼間,這大秦國竟然自己白送人家糧食來救濟敵國??這種事情,任是誰看在眼裡,那都是覺得這秦國的武穆王已經是瘋掉了。
據晉國司馬相如傳出來的訊息說,那秦國的諸多文武大臣們,為著這事兒,可是吵得不可開交,特別是那位一直負責鎮守於函谷關的梁寬將軍,他鎮守那函谷關,是與這韓,晉,魏三國大軍有著最直接接觸的領軍大將,對於秦與韓,晉,魏三國的關係,他應該算是最為清楚的,在那函谷關上,雙方之間,都不知道血戰來回了多少次,在那函谷關下,亦是不知道倒下了多少雙方的將士,所以,對於秦與韓,晉,魏三國來說,這雙方之間絕對是不死不休的死敵狀態,完全就沒有半點緩合餘地的那種可能。
可是呢?這秦國剛在前不久被那魏,晉,韓三國的聯軍給攻打過呢,雖然他們沒有打進秦國來,可是,那也是死傷無數啊,可是如今,做為大秦國的武穆王,他竟然是討好般的派出使臣去,並且還白送上數萬石的糧食。
而當國中的文武大臣們問起的時候,這位王竟然只回復說什麼,戰者,國之大事也,非百姓之罪,今救百姓,乃人道也,不可不救。還說什麼福禍各有輪替,誰無三寸休慼?
你說這都什麼理論?什麼叫禍福各有輪替,如今這禍可是不在秦國,而是在敵國,做為秦國的王,不想著怎麼去消弱敵方的勢力,反倒是去資敵,是個秦人,那都是會痛苦的,特別是如梁寬這種直接面對於韓,魏,晉三國敵軍的統兵大將。
而據那司馬相如說,這一切,都是因為秦國的武穆王,他在那所謂的招賢館外碰上了一位楚國逃難而去的小吏,才有著這種瘋狂的想法的。
當然,這裡最應該感謝那位楚國小吏的人,應該是蜀國的太祖劉康,要知道,當初他們可是探聽到訊息說那秦國的武穆王已經是準備著要領大軍攻打他們蜀國了。
如今卻是讓這位武功赫赫的武穆王能改變了主意,改變了想法,去做一個慈善家,他們自然是需要感謝的。
當然,不管秦國裡吵成什麼樣吧,對於秦國這種很有力度的支援,魏國的太祖曹評自然是樂意見成的,反正是白送的,為啥不收下,而以魏國同晉國之間的曖昧態度,由曹評開口向司馬相如說上一聲,讓他們放開了關禁,讓秦國的運糧隊過來,這完全就是張張嘴輕而易舉的事情。
而當秦國的使臣,那位據晉太祖司馬相如說是從楚國逃難而出的小吏李斯領著他那龐大的運糧車隊出現在魏國的邊境線上的時候,魏太祖曹評是真心的笑了。
而曹評亦是給足了這位秦國的使臣的面子,是親自帶著朝中的文武百官,擺架城門外八十里處,恭迎著這位大秦國的使臣。
當十里長亭外,雙方面對面碰上之後,而這一次的出使魏國,歷時二個月之久的任務,暫時來說,已經算是完成了一半了。
“大秦國使臣李斯見過魏王。”李斯安然的翻身下了馬來,作揖而拜。
此時的李斯,雖然仍然是那般一副乾瘦的樣子,但是,此時的李斯不論是精,氣,神,還是著裝方面,都比之以前大有不同。
曹評雖然年已是過了五十餘,但是看上去並不怎麼顯老,而此刻,這曹評一身陽紫龍袍在身,龍行虎步間,確也是說不出的威嚴。
只看這曹評三兩步就走至李斯面前,在李斯還沒彎下腰去之時,就一把輕托住李斯,一臉微笑道:“李公一路辛苦,且隨本王入都城,本王略備薄酒,以為李公洗塵。”
二人,就這般手拉著手,同上了龍輦徑往城內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