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雄主(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是反見李顯那一路,將不過白起及其它數員小將,兵不過十萬,可是李顯不但擊潰了號稱韓庭最精銳的龍鑲軍,更是以最對的速度拿下了臨州府城。
要知道王翦攻打的梁州府城泌水可是足足攻了近八天時間,方才在損失了近四萬大軍的情況之下而拿下了這座雄城。
可是,李顯只一天都不到,這其中差距不得不讓王翦佩服。
邊上的李斯同樣亦挑了挑眉,暗自驚心不已。
他本是楚國上蔡胥,雖然不受重視,可是亦是個官身,不比平頭百姓,以李斯之才,只要他願意,不出十年,他必能入得楚國朝中而呼風喚雨。
可是,就在如此情況之下,他毅然選擇了辭官掛印而去,選擇來秦國。
因為他已經看到了秦國的勃勃生機,秦王善政,上位不足二年,便讓國庫充盈,百姓富足豐饒,而秦之地,本就是天下龍起之地,所以,李斯是毅然的選擇來秦國為官。
他一直以為秦王只善於政事,可是如今看來,確是他想得偏頗了,秦王不但善政,他更是位善於攻堅的常勝將軍。
允文允武,無不絕頂,如此驚才絕豔之輩又為一國之主,如此人物,必能開一代之盛事。
此雄主也,李斯慶幸。
人,生來分三六九等,有天子貴胄,有王侯將相,亦有布衣寒民,為民,為將,為侯,為相,為天子親王,雖皆為人,但卻是各有不同。
李斯之智,善謀,善斷,善政唯不善臨,此謀臣也。天下人,以此列者,皆可為謀臣也,若為主,以君臨天下,必禍起於蕭牆而死無葬身之地。
就如白起,王翦之流,驍騎而善戰,御下無雙,統兵之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善,然,亦不善臨矣。不善臨者,或將或相,只能輔於他人,若強為人主者,必死矣。
李斯他是一個純粹的謀士,他不善為人主,只能輔人主,而天下諸侯者,能得李斯親睞者少之又少,然如今看來,此秦王,真雄主也,當盡心盡力以為謀劃,一統環宇,建萬世基業,疇不世功勳。
同樣在黃河的下游處,孟津渡上,梁寬領二十七萬餘大軍亦坐守於此。
二十萬大軍,連營幾十裡之外,幾乎已經可以與處在中間的王翦大軍大營相接了。
此時,梁寬亦是在看著手上這一份戰報,他除了深深的感到震撼以外,已經別無他想了。
他們梁家是自秦國開國太祖李密手上就開始跟著李家為李家將的,至他父親梁鎮這一代而達到了頂峰,那時,秦**中誰人能不識他梁家人?
而至武昭王李思手上時,梁寬方才開始上位。
武昭王李思是一位能征善戰之主,開疆拓土之心永遠是那麼的堅定,如此情形之下以他梁家在秦軍中的地位加上樑寬確實也有些才能,梁寬成為軍中重臣,那也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只是好景不長,因為秦國的武昭王李思戰死於沙場,他倒下了,梁寬,這位曾經於李思手上紅得發紫,呼聲亦是最高的軍中大將,一時間亦多少有些開始變得沉默。
梁家人一直都在擔心,特別是從梁家家主樑鎮吞金而沒於梁府之後,他們一度在擔心,梁家或許要沒落了。
還好,新上位的武穆王李顯並沒有過多的排斥於梁家,而仍然是讓梁寬坐守於函谷關,替秦國守住東面的國門。
這一度讓梁家人覺得很憋屈,梁寬之才,雖說不上什麼驚天動地,但就整個秦國來說,亦是位不可多得的宿將也,怎麼就可以一直把他扔在函谷關這種地方。
要知道秦王西征烏恆和大宛月支這二個塞外民族之時,梁寬可是一直都沒有得到隨軍的機會,如此輕視,以梁家人曾經的輝煌,又如何能受得如此的冷落。
可是,這一刻,梁寬震驚了,是真的震驚了。
徵烏恆,徵大宛月支,可以說是手下諸將士用命所致,而滅三月晉國,轉而鯨吞魏國三州之地,這可以看成是軍師李斯的妙計,可是,這一次,李顯領著十萬大軍,同樣的王翦亦是領著十萬大軍,而梁寬自己確是足足三十萬兵馬。
這是他們三倍的兵馬,同攻於韓庭三州之地,最後達到這黃河邊竟然是自己最慢。
如此雄主,梁寬心悅誠服矣。
~~~~~~~~~~~~~~~~~~~~~~~~~~~~~~
今天是元旦,按我們家鄉傳統今天算是小年,在這裡呢小血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閤家歡樂,健健康康。。今天會爆更,具體多少更得看一會寫出多少啦,咱是現寫現傳的那種,不是存稿黨,嘿嘿。。。大夥見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