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臉的驚駭,已經是深深的出場了他們內心的平靜。

“兵者兇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故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己”。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長。”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唇,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基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寢,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飢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閒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梘如室家,此天下之將。”

此乃兵家之絕筆也。

無論是李斯,還是蒙恬,皆是有將帥之資,然唯缺少將帥之識而已,而如今,李顯卻是就在他們面前,而擺下如此驚世之兵家絕筆,小小的一張紙,確記錄著驚世之良言,此等驚駭,自然是深入於他們的身心之中。

蒙恬,李斯二人,已經是痴然而入其中。

“謝大王厚恩。”不知於何時,蒙恬卻已經是淚流滿面於帳前,然而,蒙恬卻並沒有去管那許多,他已是翻身而恭敬的跪於那書岸前,狠狠地重重地磕了九個頭。

此謂師之禮也。

蒙恬這一生,自天水郡校尉開始,雖然後來被那大宛國之人給擄入了大宛,可是,蒙恬卻一直都沒有放棄,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優秀的,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在蒙恬加入秦國大軍後,在他隨著李顯而橫掃了整個大宛國後,這一份自信,理旬時刻的充斥於他的胸膛裡。

隨後,他被進封為衛將軍,領涼州都督事,而如今,更是被李顯任命為攻晉的主帥,意氣風發間,在昨夜,他更是一舉而攻下了晉國之國門。

他甚至於開始豪言,一夜間就要攻破晉國之王城,而生擒晉國太祖司馬相如和晉國大將謝遜。

若是李顯此刻沒有留下這一份將訓,蒙恬雖然知道自己有些虛誇,可是,他並不會請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錯,攻不下晉國的王城,也並不是一件什麼太了不起的事情而已。

可是,此刻,他確看到了李顯所留下來的這一篇警世之良言。

幡然醒悟間,蒙恬卻早已是淚流滿面而跪拜於地。

耳邊猶還記得當初李顯曾經與他們說起過,夫戰者,國之大事也。

國之大事也,又豈能兒戲之?

李顯之警世良言,蒙恬當以師以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