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武穆三年秋七月,歷時整整七個月之久的西征烏恆之戰終於結束,七月初秋,李顯帶著大軍回到安州九原。而這一戰,最終結果卻是誰也沒有討到半點好處。

烏恆國雖然說慘上一點,但是他們卻憑著手上的彎刀,生生的埋葬了秦國足足十萬的兵馬。

十萬兵馬,對於大秦國來說,那已經是去了整個大秦國近兩層的兵力,此等損傷不可謂不重,如此多的精兵,沒有三五年,對於大秦國來說,那都回復不了元氣。

而對於秦國來說,他們損失了十萬兵馬是沒錯,可是出了一趟塞外,卻帶回了足足六萬匹的上等戰馬,把烏恆國靠近秦國的東面和南面兩個方向上的所有部落,那都是犁田一般,屠得一干二盡,而與烏恆國交戰當中,殺死殺傷烏恆國騎兵無數,他們的戰馬更是無數。

烏恆國,這個塞外的遊牧民族,他們所依仗的,無非就是他們的騎兵而已,若是讓這些騎兵們都沒有了戰馬,那烏恆國又有何懼?

而很不巧的是,在武穆元年到武穆三年這三年時間裡,李顯著董家和舒家一直都在收購著烏恆國的上等戰馬,再加上這一場大戰的清洗,怕是接下來,烏恆國的鐵木成,他都需要在為接下來大軍的馬匹而著急了。

如此情況之下,今年若那鐵木成不識像而不選擇來投誠於大秦國的話,那李顯是不會見意來年開春,再戰一次烏恆國的。

到時候,那就不是投誠就可以的問題了,而是直接被完全的犁成平地。

塞外之地,並不是只有烏恆國這麼一個遊牧民族,其它比如羌人,氐人,羯角人等等,他們雖然都是一些小部落,可是若是李顯願意,扶持他們上臺代替烏恆,那也是沒問題的。

若大一個大草原,相信,這些小部落族人他們會很樂意於接受李顯的提議,代替烏恆人來替李顯牧馬草原的。

~~~~~~~~~~~~~~~~~~~~~~~~~~~~~~~~~~~~~~~~~~~~~~~~~~~~~~~~

加上餘新,呂亮二人的大軍,加上蒙恬原本的大軍,回來的路上,浩浩蕩蕩的足有十七八萬之數。

在七月初九這日,正式踏上了九原城內。

而踏足九原城內,李顯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血祭完顏齊。

完顏齊,做為烏恆國國師,完顏部落的首領兼頂樑柱,這多少年來,他們完顏家在安州之地所犯下的累累罪狀,又如何能說得清,道得明?

以前,那是秦國懦弱無能,對於這些塞外民族的劫掠,那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

而如今,李顯既然有這個能力,而且,已經抓到了完顏齊,對於此等犯下累累罪惡的人來說,不把他挫骨揚灰,都不足以平民憤。

九原城外,亦不知道是誰傳露了訊息,當李顯帶著十數萬的大軍進駐於九原城這後,整個城內,此刻早已是人頭攢動,呈現出一種爆滿的狀態。

因為,他們聽說在這九原城外,李顯定於七月十五日,腰斬烏恆國國師,這位在安州之地犯下累累血債的完顏齊,所以,幾乎是所有安州的百姓們都來了。

安州有戶十二萬八千餘,按平均每戶四個人口計算,十二萬八千戶,那就是近五十萬人啊。

而在這九原城內,一下子至少是增加了十幾萬人口,他們都是為了一睹李顯七月十五日九原城外腰斬烏恆國國師完顏齊這個劊子手的。

而小小的九原城,其內突然之間多瞭如許多的人,其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

九原城外,十萬驍騎營將士分列十個方陣,團團的圍成了一個圈,陣中,李顯,蒙恬,王翦,白起,餘新,呂亮等諸多驍騎營軍中大將,皆立於陣前。

而在正中地上,完顏齊,完顏庫本,完顏庫木,完顏庫瑞,完顏陣,完顏鎮,以及其它完顏家的一些主要成員,再加上烏恆國的一些主要臣僚,林林總總少說亦是有七八十人之多。

七八十個人,此刻,一個個皆是面朝九原城方向跪在地上,而在他們身後,一個個健壯的大漢,光著膀子兒,倒提著那雪亮的朴刀,正在等待著李顯的命令。

回首處,看著那站滿城樓的大秦國百姓們,李顯,慢慢的一寸一寸的抽取著腰間的佩劍。

長劍,映著烈日的光輝,而放射出奪目的閃光,映照在李顯的臉上,身上,而變得一片的青光。

劍,被李顯高舉過頂,馬背之上,李顯仰天長嘯:“蒼天為證,孤,大秦國的武穆王李顯,今日在此立誓,烏恆之罪,罄竹難書,大秦百年之恥,當以烏恆之血以洗之,我大秦之英靈,當以烏恆之魁首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