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大軍,終於是緩步的向前推進而到了這黑林堡外,就在這黑林堡外,蒙恬安下營,紮下寨來,靜等著攻城器械的完工後,再選擇攻城。

草原之上,灌木本來就少,前些天,被那鐵木成,到處的搜刮了一通之後,這黑林堡周遭這會又哪裡能找得著半根灌木。

所以,蒙恬想著要等造出攻城器械再攻城的話,那無疑一種痴人說夢的方法。

黑林堡,乃是正經的全用堅固的石頭堆砌而成的石頭城,也不知道在這草原之上,烏恆國的先輩們,又是經過怎樣的艱辛,才尋得來如此多的青石,而堆砌成這個龐大的黑林堡的。

所以,李顯很無奈,雖然他有大軍十數萬在此,可是,在沒有攻城器械之下,你又讓他如何?

一直尾隨於蒙恬大軍身後的烏恆國部落的將士是越來越多,因為,他們已經在相繼的得到訊息,而漸漸地從全國各地趕了來。

黑林堡畢竟是他們的國都所在地,如今國都有難,他們不知道還好,若是知道了,他們又如何能夠不帶兵出來護衛國都。

而最讓李顯無奈的事情就是,這些相繼而來的烏恆國大軍,他們都是以騎兵為主的純輕騎兵部隊,不認是速度上,還是靈活度上,都是有著很高的機動性。

而他們在人數上越聚越多之後,早早的分兵而出,四處的圍追堵截於李顯派出去尋找灌木的人員。

如今的情況就是,李顯因為沒有攻城器械,打又打不下黑林堡,而想要攻城器械,卻又取不到灌木。

若是時間再拖得久了,身後烏恆國的各部落人手越聚越多的情況之下,等時間一長了,將會對李顯的大軍越來越不利。

所以,趁現在還能走的時候,趕緊的走脫,這無疑是最穩妥的辦法。

在李顯與蒙恬,柳尚,王翦等諸多軍中大將商議後,李顯果斷的選擇了穩步退兵。

乘著現在這會大軍還有著足夠的軍糧,緩步退出這個前後受敵的書面,無疑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

草原上,步兵方陣居中,兩側以驍騎相護隨於左右,李顯,帶著大軍,正在緩步的往大秦國的方向退去。

而烏恆人,在試著攻了幾次後,發現秦軍的弓弩確實厲害,而且最主要的一點是,秦軍的驍騎並不比他們這些在馬背上長大的烏恆民族差多少,所以,到得如今,整個場面卻是變得很是詭異。

秦國的大軍正在緩慢的往前挪動,也不走太多的路,每天就奔行個三五十里地,天一放亮就走,天還沒黑下來,秦軍就下令紮營,一副穩打穩紮的樣子。

而對於烏恆國的騷擾,起初幾次,還能起到些作用,至少他們能驚得整個秦軍將士不能安然休息入睡。

可是,經過這幾天來的不斷騷擾,秦軍將士們已經培養出一顆堅固的心臟,反正不管你烏恆人怎麼攻,該輪到這一批秦軍將士們休息時,他們是不管外面雷般打得山響,他們是照常的呼呼大睡,完全沒有一點反映。

所以,最近幾天來,烏恆國人自己是騷擾秦軍累得半死,可是每一次上去的時候,他們總是碰上一群精神抖擻的秦軍。

時間拖得越長,越打,倒是讓他們越可氣了。

你說這都算怎麼一回事啊,感覺就像是他們烏恆人在熱情的歡送著這些秦軍將士們一樣,而且還是好幾萬烏恆人同時去送人家。

這場面,未免也太過於熱情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