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通明的王城內,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而臺下,更是一片歡聲笑語。

主席上,李顯,李晃,李邈,以及李豐家的長子李傲,次子李興,三子李平,長孫李瑞等十數員李家子嗣坐於一桌。

而僅次於主桌的下面,則就是以孔慎這位如今已經升任為工部尚書,也是這場地中唯一一位正三品大員坐於次席的主位,邊上王平,馬起,項延,柳尚,蕭謹,梁寬,方悅,葉步十數員大將相陪於左右。

再下面,則是朝中那些還留了下來,沒有在前段時間一起請辭的一些小官員外加上一些最近李顯新招入的人才,七七八八的湊了個十來桌。

今日,是年宴,天公亦是做美,今夜雖無明月高懸,然而,因著前些日剛下過大雪,四處白茫茫一片間,在這燈火通明的夜色下,相互映襯間,更顯得一片清明。

就著這院內,那開得正豔的梅花,梅香四飄之際,李顯就在這王城的御花園內,就著這良辰美景,而擺下這御宴,宴請這滿朝臣公。

“恭祝大王鯨吞大宛,立百年之先河,建如此蓋世奇功。”邊上,由孔慎這位當朝唯一一位正三品的大員,起身來,功祝於李顯。

其實按往年裡說,這所謂的年會,其實也就是個吃吃喝喝,然後就是互相吹捧抬高對方的飯局而已。

然而,今年,因為李顯在這裡,所以,這年會,又變得很不一般。

輕壓了壓手,示意著孔慎坐了下來。

此刻,確正見得李顯,自主位上,慢慢的站了起來,單手提過一若大的酒甕,又讓邊上侍者換上一若大的海碗,嘩嘩的狠狠滿上一整碗酒,高舉過頂,李顯肅然道:“今夜年夜,這第一碗酒,當敬我大秦李豐,楊允,袁煥,伍瑜,梁鎮五位老大人,五位老大人,在我大秦最危難之時,是他們毛遂自薦,為我大秦之安危而奔赴四處,如今,五位老大人,為國事而盡忠,大秦國因有如此忠誠義士而使我大秦得以留存,此我大秦之幸,亦是孤之幸也,今夜這第一碗酒,孤當代大秦子民,敬之。”

一仰頭,整碗濃烈的烈酒,就這般被李顯滿滿地喝了下去。

“謝大王。”

“謝大王。”

身後,諸家老大人的後人此刻,早已是淚流滿面而哭拜於地。

“酒來。。。”隨手扔去手上的海碗,李顯霍然大吼出聲。

身後一直隨侍於李顯左右的小監,早已是又遞上一整海碗烈酒為。

“這第二碗酒,當敬吾大秦之良臣,工部侍郎孔慎。”顯然,對於李顯的突然把這第二碗酒敬到他頭上,孔慎亦是頗有些驚慌失措的感覺。

孔慎,雍州人,他孔家,雖然不是什麼大家族,但是在這雍州地界之內,亦算是多少有些名氣的。當年,他被家族之人,推舉出來,任了那工部從事之職,就等著那這大秦朝裡歷代的官員那樣,慢慢的熬時間,只等到他任官時間一到,然後再稍微與上司送上一些大禮,他自然就能慢慢的升官往上爬。

可是,孔慎沒有。年僅二十二歲的孔慎,他並沒有如那些世家公子那樣,整日裡悠哉遊哉的在朝中混著日子,等待著時間的過去。

他是一位誠肯的人,是一位真正心裡裝著百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