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內,此刻,早已是萬人空巷,因為,今天,是他們大秦國的老太后和另外四位老大臣出殯的日子。

而更重要的是,今天,他們的武穆王李顯,將會親自扶靈而去葬衣冠之禮。

王侯之禮,何謂王侯之禮。

禮記.王制裡有言,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既然有言要以王禮而相待,自然是殯滿五日後,再下棺以先行衣冠冢相待,至滿五月而再下棺。

而其中,要走的形式,倒也是簡單。

就這般,由驍騎營開道,前頭,由李顯親自帶隊,身後再跟著袁煥,楊允,伍瑜諸家子嗣,隨在李顯身後,一併兒往咸陽城外而去。

大秦的哀樂,奏的是鼓,那種龐大的鼓,需要一匹馬才能拉得動的龐大大鼓,而鼓下,分立上四個漢子,擂鼓而起。

咚。。。。咚。。。。咚。。。。咚。。。。咚

低覺而緩慢的節奏,伴隨著那滿天飛散的卜紙,那哀怨的輓歌,這一份悲壯,又怎一個痛哭了得。

猶記得就在十個月之前,就在武穆元年初,李顯剛登基稱帝時,這四位可愛的老人,並著王老太后,是他們,坐鎮於朝堂之上,而在為李顯鎮住當時的那一份紊亂。

而也正是他們,在李顯無將可派的情況之下,他們一個個的毛遂自薦,主動的向李顯承擔著那一份份沉重的任務。

而也正是他們,在李顯最為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溫暖的手。去幫助著李顯。

凡是隻要對大秦國有利的事情,他們都會義無返顧的去做,就算拼卻了性命,他們也不會去放棄。

這就是這些可愛的老人們,他們本來可以與事無爭,可以自由自由快樂的去享受完他們的餘生。

可是,他們卻沒有,因為他們放心不下他們的國家,他們仍然在時刻的在為李顯,為這個帝國奔波著。

國子監,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被建了起來。

這天下的蒙學,李顯只是頒佈了個昭令而已,其它什麼事情都也沒有去過問過,因為他知道,這蒙學的事情,有這幾位可敬的老人們在辛勤的耕耘著。

因為有了他們的不懈努力和付出,這大秦六州八十一郡數百個縣,此刻卻是全部都興辦起了蒙學。

而又有多少事情,是他們在默默地為這大秦國做著,卻又是李顯不知道的呢?

或許,有很多,很多。

可是,此刻,這些可敬的老人們,他卻因為一次可恨的政治交鋒,而讓他們成為了這政治交鋒的犧牲品。

就算他李顯,屠盡了整個袁府和審府,誅殺了他們的九族,那又能如何?你又讓他李顯到休息再去尋這樣的幾位老人呢。

送靈的長隊,在那沉重的大鼓聲中,已經緩慢的走出了咸陽城東門。迎著那初升的陽光,李顯早已是淚如泉湧。

他不光是失去了五位忠君愛國的好大臣,更是失去了五位知已良朋,五位能夠推心置腹的夥伴。

或許,在這個世界裡,將會是要註定了李顯的孤獨。

身後,傳來了潑刺刺的馬蹄聲。卻是驚擾了這沉痛中的送靈長隊。

李顯,皺著眉頭而輕扭轉過頭去,看向城門口處,那喧譁之地。

如此重要而沉痛的時刻,竟然還有人騎著快馬不顧一切的狂衝而至,若不是看到奔來的人是呂莽的話,李顯絕對會治此人一個大不敬之罪。

“何事如此驚慌,驚擾了諸位老大人,成何體統。”陰沉著張臉,李顯怒聲喝斥。

“大王恕罪,非是末將不知,實是蕭將軍讓我前來有大事相告於你。”看了看左右,雖然都是些認識的人,但呂莽卻仍然是謹慎的把李顯拉至於一邊,而低聲說道:“剛麻九傳來訊息,梁老將軍在家吞玉而沒了。”

“什麼??”此刻的李顯,不由得驚撥出聲。

這事情實在是太讓他意外了,當初袁愧,審貿二人扶持李延這個傀儡造反之時,朝中諸多大臣,皆是騎牆草,即不反對,也是不贊成,只在邊上冷眼看著,而唯有梁鎮,李豐,袁煥,伍瑜,楊允這五位老大人和當朝老太后是堅決的反對的。

可是,後來,後面六人全被李延他們給或是軟禁,或者是打入天牢裡,全給禁閉起來了,而唯有梁府上,他們沒有選擇去動。

因為,他們亦是怕驚動了就離這洛陽不遠處的梁寬。

梁寬手上那可是抓著自少亦是有二十萬以上的大軍,二十萬大軍哪,而且都是常年為大秦國戍守邊疆的邊軍,都是些身經百戰,能征慣戰之士。

袁愧,審貿拉攏梁寬都來不及呢,哪還會去觸怒於梁寬,可是,因著梁鎮的堅持抵抗,梁寬自然也是不能選擇投靠於袁愧他們,所以,這二方之間就來了個君子協定。

在這咸陽城內,梁寬你老子就是自由的,只要他不出這咸陽城,而同樣的,做為條件,你梁寬不能帶大軍來攻打這咸陽城,否則,我們就不惜玉石懼焚,先一步滅掉你們梁家。

梁寬他一家老小上百口人,那可都是在這咸陽城內呢,有審貿他們這一個條件做約束,他又哪敢動上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