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歇斯底里的掙扎(第1/2頁)
章節報錯
咸陽城外,李顯一身玄黑色九蟒龍袍,高坐於健馬之上,身後,蕭謹,王平,馬起,項延,柳尚,蒙恬,葉步,方悅,餘新,黃泰,荀則,呂亮,郭棟,呂莽,足足十三四位大將,一字兒排開,個個頂盔貫甲,長刀雪亮。
而在他們身後,則是整整近八萬的大軍。
這八萬人,有五六萬人,都是李顯在大宛國裡救出來的奴隸,而正是這些奴隸,他們在兩個月之間,隨著李顯征戰塞外草原千百里,大小惡戰無數,殺敵更是超過五十萬。
殺敵超過五十萬,這一股濃重的血腥之氣,此刻,就在這咸陽城外,就這般站在那裡,這一股血煞之氣,直若有衝宵之意般,便是連那城頭上的守軍,此刻,亦是感覺到絲絲肅殺的冰冷之意。
而另外近三萬人,雖然比不得這六萬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百戰雄師,然而,他們亦都是涼州的青壯,是當初蕭謹在隴西抗擊吉利大軍而招募的青壯,他們經過隴西,隴右,西平這三個絞肉機般的戰場,如今能活下來,並被李顯挑中而編入驍騎營的,絕對也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此刻,這八萬大軍,就這般觸立在咸陽城之外,就這般在這豔陽之下,站著,深沉地注視著咸陽城的東大門。
百戰雄師之陣,殺人過五十萬的血腥部隊,一隻完全是在血中中浸泡過的大軍,那衝宵的血殺之氣,有何人能頂得住。
城頭上,涼王李延,原司徒現任戶部尚書袁愧,原司馬現任兵部尚書審貿,以及其它一些大大小小的官佐,此刻,確正這般靜靜地站於城頭之上,卻已經是亂成了一鍋粥。
袁愧,審貿,這二位做為世家的代表性家族之一,當初在涼王李延出逃,而宗正李豐他們推選出李顯這位書呆子親王上位稱帝之時,他們還感覺到好一番慶幸,慶幸於這個帝國將會被他們完全的掌控,他們相信,就以李顯那個書呆子親王的名號,還能鬥得過他們。
可是,自從李顯登基而昭令天下減免徭役賦稅開始,他們就已經是感覺到了李顯對於他們世家的威脅。
而李顯一直以來的強勢,卻又讓這些世家大族們完全不敢站出來與李顯做對,袁愧,審貿這二位在孤掌難鳴之下,亦只得選擇隱忍不發。
而李顯卻是一發而不可收拾,先是強行推行三省六部制的官制體系,而大大的縮減了他們手中的權利,再接著又昭令天下開設蒙學,組建軍隊,到最後更是猖狂到直接罷免了原司空羅際的工部尚書位。
可是,李顯一直都坐陣於咸陽城,手握軍政大權,而且因為昭令工部侍郎興修水利之事,已經是深得天下民心,朝中便是有些反對的聲音,那亦是不敢有半點表現出來的。
可是這一次,李顯為了徵西之舉,帶走了所有的軍隊,帶走了那本來就寥寥無幾的幾個部將,此時的咸陽城,完全就成為了這些世家大族們的天下。
而就在李顯走後,這些世家大族們終於是開始發力,他們先是找回來了先前逃走的涼王李延,並扶持涼王李延登基稱帝,朝中若有不服的聲音,那就直接把他給打入大牢去。
而這被打入大牢當中的除了宗正李豐,袁煥這些老大臣們,還有就是當朝的老太后。
因為當初老太后是最堅決反對李延篡位稱帝的人,也是對於帝位最具有發言權的人。
李顯登基稱帝后,就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李顯是做出了多少政績出來,這都是有目共睹的,整個大秦國,原本因為強勢的李思死後而逐漸走向衰退的趨勢,在李顯登基後,卻是逐漸的得到了改善,甚至是強盛過於以前。
老太后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自然是高興的,是為李顯而感到驕傲的,可是,就在李顯帶著大軍出征塞外之時,這些大臣們,卻又把那個不學無術的浪蕩涼王給找了回來,並要扶持這種連一點點困難都不敢承擔的人來登基稱帝,其可笑之至可想而知。
老太后是個明事理的人,他自然是堅決反對的。
所以,直到此刻,老太后仍然是被幽禁著,而不得自由。
~~~~~~~~~~~~~~~~~~~~~~~~~~~~~~~~~~~~~~~~~~~~~~~~~~~~~~~~~~~~~~~~~~~~
咸陽城上,袁愧,審貿等人早已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是來回團團轉,而自稱為武威王的李延,此刻更是已經嚇得面無血色,若不是已經嚇得雙腿發軟,怕是早就轉身跑路去了。
他們實在是無法想像,李顯只是去了一趟涼州,回來後竟然就帶著近十萬的百戰雄師回來。
這絕對是一支鐵血的,殺人無數的百戰精銳,沒有之一。
此時涼州城內,因為著掌著軍權的梁家的拒不合作,而使得整個咸陽城都沒有多少兵馬,此時,若是李顯就下令讓這八萬鐵血雄師攻擊咸陽城,怕是這咸陽城內連一天時間都堅持不住,就會被攻下來了。
所以,袁愧,審貿他們才會變得更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