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隨著山呼萬歲之後,離朝近三個月之久的李顯,終於是再一次的登上了這太宣殿,而開始了第一般的朝會。

此次這一般朝會,李顯大秦力挽狂瀾而兵退六國,特別是李顯在金州親自指揮的那兩場戰鬥,絕對是堪稱經典之戰。

以三萬對十五萬兵馬,光俘虜晉軍就達四萬之多,其餘隨地坑殺者,當是不計其數。李顯兇威之盛早已是一時無兩。

而此時這朝中這一幫子老油條老相公們,見著這位原本號稱是書呆子來著的秦王時,確是再也不敢有半分的輕視之心。

“諸卿皆我大秦之棟樑之材也,如今我大秦兵退六國,正是百廢待新這時,還望諸卿努力向上,恢復我大秦榮光。”

“尊大王令。”

“此次兵災,我大秦諸卿皆功不可沒也。諸卿盡當加官進爵,以示天恩。”話落,李顯揮了揮手,早有立於一旁的蕭謹會意,上前兩步,攤開一副聖旨朗聲念道:“天佑我大秦,降英傑以為我棟樑,賜天恩以為浩蕩,滿朝公卿之功不可沒。當晉官加爵以為榮顯。

遂特定九品中正官制以為區別,設中書府,尚書府,門下府三府,各府分設府令一人,定為當朝一品,著紫翡翠頂戴,就一品朱雀服,副使二人,定二品,著紅寶石頂戴,就二品青鸞服。其它雜佐官待定。

設吏,戶,工,禮,刑,兵六部,各部定主官尚書一人。

原司徒袁愧,進封戶部尚書,位同正三品,賜珊瑚頂戴,就孔雀服。掌天下土地、人民、錢穀之政、貢賦之差。

下設四部:一曰戶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部。設侍郎二人,位正四品。戶部設巡官二人,主事四人,令史十七人,書令史三十四人,計史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十人;

度支設主事二人,度支令史十六人,書令史三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金部設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倉部設主事三人;倉部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原司馬審貿,進封兵部尚書,位同正三品,賜珊瑚頂戴,就孔雀服。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下設四屬: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凡將出徵,告廟,授斧鉞;軍不從令,大將專決,還日,具上其罪。凡發兵,降敕書於尚書,尚書下文符。放十人,發十馬,軍器出十,皆不待敕。衛士番直,發一人以上,必覆奏。諸蕃首領至,則備威儀郊導。凡俘馘,酬以絹,入鈔之俘,歸於戶部。下設侍郎二人,位正四品。

兵部設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兵部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設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駕部設主事二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

庫部設主事二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原司空羅際,進封工部尚書,位同正三品,賜珊瑚頂戴,就孔雀服。掌管各項工程、水利、交通、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等。

下設四屬: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設侍郎二人,位正四品,工部設主事三人,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

屯田設主事二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二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虞部設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水部設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