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願以朕之血染長纓何來降(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不管怎麼說吧,老太后能如此放權於李顯,雖然有些出乎於李顯的意料之外,但這亦是無關痛癢之事,老太后的阻攔,在李顯眼中,本來就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此時老太后能放權,倒也算是省了李顯些許口舌。
淡然的看了一眼眼前的五位老大臣,李顯一臉平靜的道:“關於晉國之所求,安陽公主和親一事,其中之利敝,今日朝堂之上,王叔亦是有所陳,孤心中亦是反覆思慮比較,此時倒也是略有所得,然君無戲言,孤今日於朝堂之上已是答覆於那晉國使臣,於明日早朝之後給予晉國答覆,此時說來,時辰尚早,倒也不慌,只是,孤心中之所思疑慮,還尚需諸位老大人來為孤解惑。”
聽這話口氣,似乎李顯自己亦是有些鬆動的意味,已是不復於早間朝堂上那般強硬,堂下五位老大人相繼看了一眼,皆是大鬆了一口氣之餘,亦是感到頗為的慶幸的。
能不獨斷乾坤,從善如流,這也算是做為一個明君的一方面。李顯能做到如此,他們做為大秦國的老人,內心之中,自然是感到高興的。
“臣等惶恐,大王之所問,臣等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如此,孤且先問諸位老大人,若孤予以馬步軍十萬,誰能與孤收復我大秦之後方,安、金、肅、涼四州之地?”此時的李顯,手握天子劍,束髮朝天,臉色威嚴而堅如磐石。
時有殿外大風颳過殿前,高居於上首處的李顯,一身大黑色九蟒龍袍,和著風向,隨風而舞動,那繡於身前的九蟒,此時亦仿若突然之間活了過來一般,亦要隨著那清風,而怒吼著沖天而上,殿前諸人,一時間相顧而駭然,此時之帝王風采,帝王之威儀,一覽而無餘矣。
“若孤予以馬步軍十萬,誰能與孤收復我大秦之安,金,肅,涼四州?”淡淡的聲音,確仿若金石之聲,穿透於整個慈寧宮內外,這一聲聲的霸氣,又有誰不感到肝膽俱顫。
“老臣前武威大將軍梁鎮,願立此軍令狀,若有大軍十萬而不得收復我大秦之四州,臣自提我梁家滿門上下三百二十七口人頭,以謝大王天恩。”吭然間,前武威大將軍梁鎮,如推金山,倒玉柱般,轟然拜服於地。
“好,梁老將軍威武,我大秦有此大將,何愁那方宵小不平。”略微讚賞後,李顯復又肅聲問道:“若孤願出錢貨米糧百萬之巨,誰能與我求得塞外古胡月支之聯盟,得精騎萬餘以為我大秦之虎翼?”
“老臣前司徒楊允願立此軍令狀,若事有不怠,老臣願提我楊家滿門上下二百八十七口人頭,以謝大王天恩。”
“若孤願出錢貨米糧百萬之巨,誰又能與我求得塞外古胡烏恆之聯盟,得精騎萬餘以為我大秦之虎翼?”
“老臣前司空袁燁願立此軍令狀,若事有不怠,老臣願提我袁家滿門上下二百六十二口人頭,以謝大王天恩。”
“好,袁司空,楊司徒威武,”略加讚賞之餘,李顯方才轉過頭來,一臉淡然的對上宗正李豐道:“且問王叔,若孤備馬步軍八萬,陳兵於漢州之地,王叔有幾分把握能說服於楚國放棄攻漢州而選擇漢水以入巴蜀之地?”
“十層,老臣有十臣把握。”此時,便是再笨的人,亦能明白過來李顯的安排。
誠若真如李顯此安排,眨眼間,兵退楚,蜀之二大國,大秦之後方安,金,肅,涼四州又一片安定,而得又能得古胡月支,烏恆之二萬精騎以為援,區區韓,魏二國,又有何懼之有?而四國之困盡去,便是那晉國太祖司馬相如再是雄才大略,量他亦是不敢相惡於大秦矣。
如此之困局,輕鬆為李顯三言兩語而破,再場五位老大人,試問此刻他們之心中,又是何等樣的激動。
他們都是大秦國的老人,跟隨著大秦國的腳步,一步步看著大秦國的成長,直到如今,這眼看著大秦國就要覆滅,可是,這轉眼間,確又是柳暗花明之勢,而且或許,比之以前會更加的強勢與安定,這其中之利敝,試問這五位都快要老得成精的大臣,能會不知道?此時的他們,哪裡又還有不高興的道理。
見得如此意料之外的輕鬆說服這五位老大人,李顯在高興之餘,直接就把堂下這五位老大人給帶到了李顯的書房去,又著人把那武衛大將軍梁寬給招了來,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地交代了一番後,只讓堂下五位老大人的眼都笑得眯成一條細縫了。
“孤之心願,唯國泰民安,然今日晉國辱我大秦之仇,孤來日必以十倍還之,孤今日立誓,願以孤之血染透這長纓,打出一個太平盛世,還望諸君努力助我。”
“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
~~~~~~~~
兩更6000字大章滿地打滾求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