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大才,能行以此等之妙計,為臣等贏得這一份先機,臣等必不讓大王失望。”

說得來,今日這朝堂上李顯被氣得吐血這一出好戲,確原來是這李顯故意安排的一場演給晉國,以及對著秦國虎視眈眈的韓,魏,楚,蜀四國看來。

昨日夜間那一場安排,雖然說大致情況上,是不會改變,但是一些細節上的問題,自然不會是那麼簡單的,所以,當初在場五位老大人,並著後來叫上的左武衛大將軍梁寬,七個人,悶在一間小廂房裡,硬是被他們想出了這般一個依靠著相互制衡而弄出來的一個小計。

說來這個小計亦沒有什麼出彩之處。

現如今,秦國在整個中原的最西北處,後有塞外古胡月支氏,上有塞外古胡烏恆氏,下有蜀國,而前方最可憐,從上到下,分別與晉,韓,魏,楚四個國家相接交。

(若有不是太清楚位置的人可以看下作品相關裡我有傳了一份我自己做的地圖,看了你就知道大秦的大概方位了。)

如今的制衡點就體現在一大一小兩個制衡點上,這小一點的自然是楚,蜀二國,楚想入蜀地而盡滅蜀,以得天府之國為大後方,而蜀國確又是把楚國當成第一戰略打擊國,因為,楚國就是擋在了蜀國對外擴張的門戶上,你說蜀國不打楚國還能打誰?

怎奈這蜀楚二國的國力都差不多,打了這十數年來,打來打去是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是一個小的制衡點。

而另外一個大的制衡點則是晉國,之所以說這晉國是個大的制衡點,則是說這晉國是這一場圍攻秦國這戰的平衡處。

很簡單的,若是晉國答應出兵幫秦國守住東北方的半邊門戶,那麼韓,魏二國必定不敢盡全力以攻秦國,韓,魏二國不敢盡全力,那蜀,楚二國在這一塘還沒有完全攪渾的水中,又哪敢再趟進去。

而反之,若是晉國不出兵,那韓,魏二國必盡最大可能的出兵以瓜分秦國,那時秦國必亂,若再加上蜀,楚二國這一方壓力,那秦之國必滅無疑。

所以有見於此點,為了在戰爭末全面開始之前,為搶得這一份先機,所以才有了早上太宣殿前中那一幕,君臣相合而演了這一出精彩的雙璜之戲,算是演給了那晉國看吧。

只要這一份計謀得售成功,大秦國必能佔得先機,說不定到時候等那晉國反映過來的時候,大秦國這邊,那梁鎮梁老將軍可能已經是收復了大秦涼,安,金,肅四州之地了呢,更或者,那袁司空,楊司徒等人,已經是深入了塞外苦寒之地,而求得了萬餘精騎而回了呢?

“大王。。。。”此時,那位一直安座於一旁的左武衛大將軍梁寬,此時確是一臉愁容的樣子。

“哦,梁小將軍可還有甚疑問?”所謂三個臭皮匠,還能頂個諸葛亮不是?李顯並不是那種自大到以為自己這一手計就能吃遍天下,而蠻過天下所有智者,此時看這梁寬一臉擔憂的樣子,李顯自然是需要問問的。

“這。。。”抬頭看了看李顯這位越發讓他看不透的新王,又看了看一邊坐著的包括他父親在內的五位老大人。

梁寬實在是有些好奇,這般一個妙計,難道真的是眼前這位年青的不像話的大王想出來的?

撇了撇嘴,說實在話,這讓梁寬覺得是相當的鬱悶,就這穆王李顯原來的樣子,別個人可能不太清楚,可是這滿朝文武大臣中,凡是能入得這後/宮的人物,又有哪一個不知道。

這穆王李顯的書呆子之名,可是響徹整個大秦國都咸陽城的。

只是梁寬回頭看了看那站於他前邊的那五位老大人對於眼前這位新帝王那畢恭畢敬的樣子,那完全是發自肺腑的誠服之情,這讓梁寬到嘴邊的話又給嚥了回去。

所謂伴君如伴虎,他梁寬又不瞭解這新王的性格,若是亂提意見被這新王給穿小鞋了那怎麼辦。

看著那梁寬一張臉就跟那川西變臉人一樣,憋的一會紅一會青的,李顯自然是猜著了怎麼個回事,遂才坦然道:“梁小將軍但說無妨,孤赦你無罪就是了。”

“臣斗膽,今日早朝之間,還請大王恕罪。”

“哈哈哈。。。我還當何事讓梁小將軍這般忸怩,那是孤之授意你如此做,又何罪之有?且此計若成,梁小將軍當是大功一件,又何來罪責之說?”

“謝大王,只是敢問大王,此搶戰先機之雙璜戲若成,那後日朝堂之上,那晉國使臣當如何以對?”

“呵。。。梁小將軍是乎是忘記了孤登基前之身份嘍。。。。”看著眼前這原本一臉撲克臉的左武衛大將軍,此刻確是一臉的小心翼翼的樣子,李顯不由得開懷大笑道:“孤登基之前,那可是個文弱到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也,而如今,確被逼得吐血而大傷元氣,以孤這麼個弱小的身板,又哪有不在床上躺上個十天半個月好好調養的道理?”

“大王恕罪。”

“好了,這一出雙璜也演了,成與不成,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接下來,諸位老大人確需按原定計劃,儘速行事,不得有誤。且滿飲此杯,祝各位老大人馬到成功。”

“謝大王隆恩。。。”欣然滿飲過此杯佳釀後,諸位老大人藉著天色,亦是悄然往這咸陽城外而去,去實現那李顯早先就安排好的計策去了。

~~~~~~~~~~~~~~~~

4000字大章,晚點還有一更,滿地打滾兒地求收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