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一章 風波再起(第2/3頁)
章節報錯
智賢大師也不言語,靜靜等候。
見此情景,趙汾站出來道:“各位師姊師妹,不才趙汾倒認為,當此之時,師太命懸一線,再尋療毒高手,已是來之不及,尋常郎中卻又束手無策,莫若就請智賢大師出手,便如何?”
趙汾話音未落,慧如也站出來道:“趙汾師兄說的有理,我等若這般優柔寡斷,豈不是要耽誤功夫,反要害了師太不成?”
聞聽慧如之言,智賢大師只是抿嘴微笑,並不言語。
眾尼姑並無良策,只好點頭應許,俱雙手合十道:“我等赭雲庵弟子恭請智賢師叔為師太下藥療毒,生死由命,與師叔無干。”
商議已定,便由智賢大師開方施治,只見大師提筆蘸墨,在紙上寫下秘方。
寫罷藥方,智賢大師即吩咐慧如到山下市集採買藥材,趙汾相陪,以便照應。
智賢大師仍到庵堂中照看師太,其他尼眾人等分頭準備,各行其事,不再細表。
且說德雲寺裡。
那晚趙汾被慧能掠走後,智賢大師召集寺中弟子商議,決定以秘笈換人。天明時,給押遣軍官留書一封,便帶寺僧前往赭雲庵。
信中言明趙汾被劫,寺僧要去營救云云,隻字未提及慧能師太奪秘笈一事,趙府及軍官人等便在寺中等候。
等了三日,未見回來,眾人便有些著急。
那押送的軍官身上擔著干係,委實害怕趙汾逃跑,連累於他。
若在押送途中跑了人犯,軍官非但無法向上峰交待,輕則蹲大獄吃牢飯,重則人頭不保。
因此,這軍官定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方可脫得了干係。
而趙家人對趙汾的擔憂自是不必說。
只因趙汾乃是趙家血脈傳承,又是目下趙家的主心骨,他若是有個閃失,卻叫眾人如何自處?
兩方一商議,認為還是報官為妥,便不再坐等智賢大師,派了兩個兵丁下山,到集鎮去找官軍報官。
再說趙汾。
因受智賢大師差遣,趙汾陪同小尼姑慧如一起下山去,往集鎮上買藥。
二人救人心切,並不敢耽擱,一路上疾步如飛,只一個時辰便到了市集,找到一家藥鋪,買齊了藥材,即便返回。
趙汾二人出了藥鋪正要往回走時,卻迎面撞見兩個官軍,不是別人,正是那倆兵丁,正往軍營走去。
你道巧是不巧?
目光相撞,三人俱已認出了對方。
那兩個兵丁一見趙汾好端端的,不由的一陣竊喜。
真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倆兵丁卻又委實不解:前述說他被劫了,怎地此時卻跟一個尼姑在一起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