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平亂之後,一連三天史文麟都沒有回家。

如今皇帝沒了,而皇帝生前是把虎符給了史文麟的。姜皓又和史文麟是一夥的,能證明史文麟統軍的合法性。

霍熅嘛,他除了起到把三大營計程車兵帶過來的作用外,他啥事兒也做不了了。

姜皓的傷還沒有痊癒,主導不了事情。太子嘛,除非瘋了,不然沒人會讓他繼承皇位。尤其是那些在皇宮內差點被俘虜的大臣們。

所以,掌控了兵權的史文麟成了最具有話語權的人。在這個沒有皇帝的時期,誰有兵權誰說了算!

史文麟沒有兵變稱帝的打算,皇位對他並沒有多少誘惑力。再一個,就算他強勢兵變登基,大乾也不會安穩,最少各地藩王會立刻起兵進京。

到時候大乾就會陷入內亂之中,這不符合民族利益。

如今,最緊要的就是儘快讓新皇登基。國不可一日無君嘛,新皇不登基,就有很多人惦記著。姜家的人可是有不少呢!

按理來說,新皇人選已經很確定了,那就是姜皓。雖然皇帝沒有下旨剝奪姜嵇的太子之位,讓姜皓當儲君。但在重陽讓姜皓處於第三位來祭祖就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

姜嵇肯定是不能當皇帝的,這是朝內外的共識。那麼,姜皓就是最言正名順的人選了。

可問題也是出在了姜皓身上。姜皓一直以傷重未愈為藉口,一直推脫登基。

沒辦法,國家大事就只能暫時以史文麟牽頭弄的內閣來處理了。

原本內閣並沒有多大的權力,不過是皇帝的秘書處而已。內閣成員也不過是皇帝的顧問,只不過內閣成員是由朝中大臣擔任,這才顯得內閣權力很大。

說是史文麟牽頭,其實是內閣成員們商量決定好的,只不過他們手裡沒兵權,怕史文麟和其他大臣都不同意,所以他們才把史文麟給加了進去並且對外宣稱是由史文麟牽頭的而已。

史文麟其實也是想搞一搞這內閣制的。

之前的內閣制度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機構。雖然它具有很大的權力,但並不是正常編制的機構,也不完全是皇帝的私人機構。

在史文麟的個人理解中,內閣更像是溝通皇帝與百姓和大臣之間的機構。同時,還具有管理國家的職能。

這個機構的所有權力都是來源於皇帝,只要皇帝一句話,內閣就失去了所有權力。

而史文麟想弄的內閣並不是這樣的,史文麟想弄的內閣是取代皇帝成為治理國家的機構,君主立憲的那種。皇帝嘛,去當吉祥物就好了!

可姜皓和他又是很好的朋友,如果他想弄君主立憲制的話,難免會和姜皓走向對立面。所以他有些猶豫,但也僅僅是猶豫。史文麟知道,他的這個想法出現之後,他就肯定會這麼幹的,可不會因為和姜皓走向對立面就收手的。他已經做好了覺悟,和好友決裂的覺悟。

這三天裡,史文麟一直和內閣成員一起處理各種事務。也就是在這三天裡,內閣的成員們也是有些後悔把史文麟給拉進來了。

原本他們想著史文麟這毛頭小子朝堂經驗肯定不足,還不是隨意被他們忽悠架空。

小書亭

可史文麟可不吃他們那套,兵權在手,他說話最硬氣。凡是內閣成員們為自己搜刮利益的提桉都被史文麟當成廢紙給丟進垃圾桶等著和其他廢紙一起送到造紙廠重新變成紙漿去。

原本一天就能處理安排好的事務,愣是勾心鬥角了三天才處理好。史文麟這才有時間回家休息休息。和那群老東西們勾心鬥角,可把史文麟給累壞了。

這群老東西,一個個的都想著趁著這難得一見面好機會為自己為家族撈些好處。但碰到了史文麟這個硬骨頭,這把他們給氣的,恨不得直接剝奪了史文麟的兵權。

但沒有皇帝在,他們也不敢逼迫史文麟交出兵權,生怕史文麟一個生氣直接派兵把他們家給抄了。

史文麟這些年的行事作風還是給他省了不少的麻煩,誰都知道史文麟膽大包天,在沒有人能壓制他的情況下誰也不敢把史文麟逼急了。

“城東史二郎,神眼闕庭紋,皇都有了護門人。”

還沒到家呢,一群小孩子就跑到史文麟的旁邊圍繞著騎在馬上的他又唱又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