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能治軍,下馬能安民。這一點他史鼐自己是自愧弗如的。給太上皇帶過親衛軍的三弟史鼎,也不見得能有史文麟這樣的本事。

史鼎能以軍功封侯,還是有著靖字的侯爵,帶兵能力自然是不差的。但是史鼎也沒有像史文麟那樣打仗治地兩不誤。

兒子有本事,當老子的肯定是很高興。但是,這小兒子闖禍的本事也是讓他有些受不了的。

沒當官沒封爵的時候,給小兒子收尾就讓他很頭疼了。如今小兒子當了官封了爵,再惹出什麼事情來。怕是他都處理不了的了。所以,史鼐的心開始提了起來。

“文麟,你可別任性亂來!朝堂之上可不是能讓你胡來的地方!”史鼐警告著史文麟說到。

史文麟看了看周圍的人,然後湊到史鼐的耳邊說道:“老爹安心,我這都是和皇帝陛下透過氣的了。皇帝陛下都支援我。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啊!”

史文麟這番話不僅沒有讓史鼐安下心來,反而讓史鼐的心更加的緊繃了起來。能和皇帝沾邊的事情都不會是小事兒。

“文麟,你也大了,我也管不了你了,但我希望你做事能三思而後行。”史鼐對著史文麟說到。

“父親,我所做的事情只是想要這個國家更好。*******,*******。就算因此得罪了人,被趕出官場,我也無怨無悔。大不了我就不當這個官了,回家啃老去!到時候您別不認我,把我趕出去就行。”史文麟笑呵呵的說著。

“*******,*******……”史鼐唸叨著這兩句詩,怔怔的看著史文麟。這還是他那個只知道惹是生非的小兒子嗎?

之前史文麟雖然又是遠征又是平叛的,但史鼐都只當史文麟是因為職責在身,並不是因為有遠大志向。如今從史文麟嘴裡聽到這兩句詩後,史鼐意識到了自己的小兒子是有了自己的信念併為之奮鬥的人了。不再是那個沒什麼志向,整天惹是生非的紈絝子了。

“好好好,我兒有了自己的信念,為父會鼎力支援你的!”史鼐有些激動的說著。

作為一名從小讀聖賢書長大的標準儒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理念是深入人心的。

史文麒為什麼被史鼐寄予厚望?還不就是因為史文麒讀書好,史文麟讀書就是個混子。所以,史鼐才把史文麒當做未來,而史文麟只能是備選。

如今看來,不好好讀書的史文麟比用功讀書的史文麒更能繼承史家的意志。士族嘛,最在意的是什麼?名啊!看看方孝孺,被誅了十族,他怕了嗎?他得償所願了,青史留名了!往前翻,宋朝名留青史的人物,岳飛、范仲淹、辛棄疾、陸游等。再往前,唐朝的人鏡魏徵。還有很多人就不說了,真要說,那可說不過來。

之前史鼐只是把史文麟當兒子,現在嘛,已經把他當成繼承人了。

史文麟聽到史鼐的話後趕緊說道:“爹,不用!不用你幫我,待會兒上朝你就當沒聽見我說話就行。我要是頂不住了,還指望啃老呢!你可別跟著我一起!”

史文麟自己不怕被攻訐那是有皇帝撐腰,還有金書鐵券在,所以才膽子這麼大的。但他可不想讓老爹跟著他一起冒險。

史家折了他一個人官位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要是史家的族長史鼐都跟著丟了官職,那對史家的打擊可不僅僅是一個官職的事兒。史家的旁支都會亂想,是不是他們史家被皇帝厭棄了。這種人心上的散亂是致命的。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所以,史鼐的官是不能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