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華夏文報(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一月一日卯時
“賣報賣報,華夏文報,為解聖人經義,各儒生各抒己見。”
街上人剛剛多起來的時候,一群小報童一邊叫著一邊四散而去,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區域。
街上的眾人也是對這群小報童投以好奇的目光。活著這麼多年,他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
“小童,過來過來,你這瞎吆喝什麼呢?”一位剛吃完早飯出來巡街的巡捕叫住小報童開口問到。
“賣報紙,一份兩文錢,今日報紙頭版頭條是儒生對聖人經義的解讀,您要買一份嗎?”小報童開口問到。
這些話都是小報童領報紙的時候,報社的人一字一句的教的。
“我又不識字,買它作甚。”
聽了報童的解釋,眾人也是明白了這報童手裡賣的報紙是幹什麼的了。然後,就各幹各的去了。那個巡捕說的就是他們的心聲,我大字不識一個,買這玩意兒幹什麼用啊?!
不過,這報紙對那些認字的人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小娃娃,停一下,我買一份。”一輛馬車停下,馬車內的老者對著報童說到。
這馬車是雙輪馬車,看上去也已經很舊了。可以看的出,這老者並不是很富貴。
“老爺,您的報紙,兩文錢。”小報童跑了過來把報紙遞給老者。
老者從錢袋裡取出兩文錢給了報童後,就開啟報紙看了起來。開頭就是名為清梅居士的人寫的文章。
這清梅居士就是馮素素的筆名,這篇文章她修修改改了很多次才完全成稿。
馬車繼續前行,馬車裡的老者看的津津有味。
“不錯不錯,這清梅居士對聖人之言研究的很透徹,也不知道是不是出自哪位老友的手筆。”老者微笑著想到。
隨後,繼續往下看其它幾篇文章,也是對聖人經義的解讀。
可接下來的幾篇文章讓老者眉頭緊皺。寫幾篇文章要麼有曲解聖人之意的,要麼就是隻停留在表面意思的。這讓老者有些失望。
“這樣的才學,怎麼也能刊登在這報紙之上?”老者失望的說著。
於此同時,老者心裡有了個想法,為何自己不把自己對聖人之意的理解刊登在這報紙之上?還能防止他人誤人子弟,實乃善事一件。
想到這裡,老者直接對著車伕說道:“不去國子監了,去這華夏文報的報社。”
這華夏文報是史文麟臨時改的名字。史文麟改變主意了,這第一家報社,史文麟要搞純文學性的報社,專門用來刊登研究學問的文章。
史文麟這麼做的原因有二。
其一,客戶群體的選擇。
正如那個巡捕所說,我又不識字,買它作甚?
古代,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識字的機會的,認識字的人還是少數的。所以,報紙的受眾群體是那些識字的人。
而識字的人和市民小販的需求是不同的,兩者的精神需求是天差地別的。
市民小販想的是一日三餐,和那群不愁吃穿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而那些苦讀的學子們也不會把精力浪費在娛樂小報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