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君臣議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靠著強大的海軍,大乾一直到了中東碰到了奧斯曼後才受挫。人家也不和你玩硬的,就是不讓你的商隊過去,只能在他們國家做買賣。
大乾的陸軍還過不來,這才讓奧斯曼一直進行貿易壟斷。海上航道還得大乾自己去開闢。
大乾之前把心思都放在國內了,所以對開闢海上航路不太上心。市場夠用了,就沒了進取心。
現在不一樣了,走錠精紡機的出現讓大乾的市場又不夠用了!怎麼辦?開拓市場唄!只要華夏兒女想要做的事情,就沒有做不到的!(國足除外!)
市場擴大了,生產力也上來了,但原材料不夠了!所以,北面和西北面的草場就被大乾看上眼了!
但讓大乾苦惱的是,遊牧民族太能跑了!你能打敗他,但難以消滅他!他還老是不服你!就算暫時服了,過個幾十年還是會鬧事兒!
史文麟的基建戰法讓他們看到了把北面的遊牧民族變成華夏大家庭的一份子的途徑!
當遊牧民族不在草原上來去如風了,而是進到城裡居住,他們還可怕嗎?
當那些騎在馬背上搭弓射箭,舞刀弄槍的人也能參加科舉做高官了,他們還會想著拿起武器用命拼嗎?
讀書不行,武舉也行啊!就算軍略不過關,但不耽誤你參軍當個小軍官啊!
這群大佬們一直在爭執的話題中心就是這個基建戰法。是不是要一邊修路修堡壘一直修道草原深處建個城,讓那群遊牧民族進入文明社會?!
經濟戰嘛,他們看的似懂非懂的,需要往深裡研究一下。現在瞭解的不多,不太適合多聊。
反倒是改土歸流沒引起幾位大佬的驚歎。他們也早就有了這個心思,但太上皇為了求穩,加上有某些腐儒天天喊著以德服人,不可輕起刀兵什麼的,所以土司制度一直沒有進行改革。
史文麟只不過是把他們的想法在紙面上寫了出來。
“都說說吧,現在是多事之秋,內憂外患,該怎麼應對?先後順序。”姜嶽對著一屋子人說到。
“聖上,臣以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韃靼人和瓦剌人給打回去。只要這一仗打贏,就能威懾住各地藩王和一眾土司。”兵部尚書霍戧當先開口說到。
“陛下不可!霍大人雖然所言有理,但風險過大!一但北方戰事不順,難保各地藩王不會動了不該動的心思。苗疆土司更是會趁勢而起。如果不能以雷霆之勢剿滅叛亂,其他土司也會爭相效仿!到時候,我大乾就會有分崩離析之禍!”戶部尚書胡埔反對著說到。
“陛下,胡大人言之有理。目前最緊要的是安定內部,壓住各地藩王的異心。只要度過這段權力動盪期,憑藉我大乾的國力,北面的韃靼人和瓦剌人不足為懼。土司也不過是一支偏師即可解決。”中書省參議兼龍淵閣大學時岑懿也開口說到。
幾位大臣各抒己見,但總的來說,保守穩妥的一方佔據了上當。在他們看來,沒有什麼比穩妥更加的重要了。
而以兵部尚書霍戧為主的主動出擊派則是認為只有主動出擊以雷霆之勢掃滅來犯之敵韃靼和瓦剌才會讓國內的局勢快速穩定下來不至於陷入內耗境地。
“太子,你怎麼看?”姜嶽看了一眼在一旁老老實實的姜皎說到。
姜皎起身回道:“回父皇,兒臣以為,主動出擊太過冒險,還是穩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