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瑾瑜的信劍傳書是半個多月前發出的,本以為青雲會很快派弟子和長老前來處理兌國之事。

但直過了二十多日依舊不見來人,就在白瑾瑜一位信劍被人半路攔截,準備再起書一封時,總算是有修士趕了過來。

不過來的卻不是青雲劍宗的門人。

這日,蒲高松正襟危坐的彙報著綠洲的情況,一對不算大的眼珠子直看著一旁的座椅,似乎就要將木質座椅看出花來。

對面的白瑾瑜則是懷裡抱著小赤衣,聽得眉頭緊鎖。

“……綠洲難民已經超過五萬人,主糧和水源尚且還有富裕,但配菜和肉類早已告急,過冬的衣物也不夠,還有藥材、醫師都不夠,只靠徐婉姑娘一個人根本照顧不過來十二處綠洲,再這樣下去這個冬天至少有一半人堅持不過去。”蒲高松的聲音有些沉悶,綠洲的形式遠比預想中還要嚴峻。

除十二處有著小白蛇庇護的綠洲外,兌國的土地依舊無法耕種,現在除了綠洲外甚至很難在找到一片綠色。

一個月下來,莫說動物、植物,就連那討厭的烏鴉和禿鷲都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白瑾瑜靠著不計量的消耗信力,能夠勉強保障主食的供給,但人不能單靠吃飯活下去,如今冬季就在眼前,最多再過一個月氣溫就會開始驟降。

兌國冬季普遍都在冰點以下,到時候莫說溫飽,恐怕連取水也是個大問題。

即便有赤衣的天賦在,卻也無法解決相隔甚遠十二處綠洲的溫度。

經過無數次討論,蒲高松最終還是苦笑道:“現在唯一謹慎的辦法只有遷民。”

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兌國人,要說出這樣的話並不輕鬆。

在這個世界的百姓普遍都有落葉歸根的情懷,許多老人寧願死在家鄉也不願意離開故土。

而且,上百萬難民靠徒步遷徙,所要付出的代價和困難絕對遠超想象。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難民們要遷徙到哪裡去,沿途的補給從何而來。

這可是百萬級別的遷徙,即便是大漢也不敢輕易接受,稍不注意甚至會影響本國百姓,甚至引起全國性的潰爛。

白瑾瑜揉著小赤衣柔順的紅髮:“目的地和物資的問題我來解決,遷徙之事不能再拖,立刻著手準備。”

蒲高松終於抬頭看向眼前的素裙佳人,匆匆一眼又立刻移開了視線。

“那老人和病患怎麼辦?”

如這種長途跋涉,按往常的經驗這類人都是會被提前拋棄的。

“全部帶上,我會想辦法。”

蒲高松張了張嘴,望向白瑾瑜,卻見後者面色如常,似乎再說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到嘴邊的話只化作一個字:“好。”

待蒲高松退出帳篷,懷裡的小赤衣抬起頭露出精緻的小下巴:“白有辦法?”

白瑾瑜的臉色瞬間垮了下來:“目的地倒是好解決,坎國往北擴充套件了不少土地,正是缺人的時候,幾百萬難民填進去應該不成問題,只需要給玄筱打聲招呼分出部分州郡收留難民應該不難,不過這沿途的物資消耗還有老弱病殘問題我要再想想。”

難民一旦移動起來,消耗的糧食絕對會暴增,單靠剩下的信力催生食物肯定堅持不到坎國。

至於向坎國或者離國借糧……

靠著自己這個師父的厚臉皮,趙青和李玄筱想必不會拒絕,但他這個當師父的著實有些開不了口。

特別是遠在神州另一端的離國也才剛從水災中恢復過來沒有幾年,既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幫助遠在神州另一側的兌國。

至於大漢國就更不用想了,大漢皇帝恐怕之聽到自己的名字就不會接納任何難民。

正頭疼著,白瑾瑜忽的從椅子上站起身,嚇了懷裡的小赤衣一跳。

“怎麼了?”小赤衣茫然問道。

。(本章未完!

4 儒家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