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來使竟是一位大漢皇室供奉的修士。

也難怪敢隻身赴宴這種幾乎是宣戰的場合,原來是有恃無恐。

望著被颶風吹得滿目瘡痍的大殿,李若俊臉色陰沉的看向一旁沒太多存在感的老者:“為何不出手留下他?”

那老者乃是坎國供奉的修士,聞言苦笑道:“回陛下,老夫只是築基後期修為,那漢國使者至少也是金丹期修為,貿然出手怕傷到陛下……”

其實從大使進入大殿的時候老者便已經知道對方修士的身份,但凡國的君主顯然不及一名金丹期給他的壓力來的大,所以一直選擇閉口不說。

李若俊面色沉默,不知是在思索什麼。

過了好一陣,大殿中的群臣才終於休整完畢。

破損的器具和座椅也已經被太監搬了出去,如今大臣們全都正襟危坐,不敢發出一點聲響。

“陛下,今日之事恐怕是有什麼誤會,臣覺得應該派出使臣前去大漢國解釋清楚。”

“大漢國國力強盛,且又有修士輔佐,萬萬得罪不得呀。”

“我覺得應該命人尋找白蛇仙,對方明顯是為白蛇仙而來,我們不過是被牽連的……”

“對對對……”

這句話說到群臣心坎裡了,眾人紛紛迎合,頓時殿中一改剛才的沉寂變得熱鬧起來。

龍椅上的李若俊卻全程陰沉著臉,沒有開口半句,眼神淡淡的打量著殿下的一眾老臣。

其中大部分都是先帝時期的老臣,全程經歷過坎國從當年大旱逐漸恢復並壯大到如今的地步,先帝李林楓勵精圖治、死江山重社稷乃是千古明帝,手下臣子自然都是明德之臣。

自李若俊幼年登基以來這些大臣為坎國開疆擴土增強國力出了大力氣。

但畢竟時光不饒人,這些李林楓時期提拔起來的年輕俊傑終是老了,李若俊聽了半響竟沒有一人提戰之事。

甚至有大臣提議貼出皇榜捉拿白蛇仙……

若不是如今場合不合適,李若俊都想親自提劍將其腦袋給砍下來。

雖然李若俊自己也清楚,雖然坎國經過兩任君主的發展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底蘊,但與大漢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

但出賣白瑾瑜就能換取坎國平安?李若俊並不這麼看。

在他看來得罪白瑾瑜需要付出的代價比得罪大漢不知多了多少倍。

李若俊慢慢撫摸著龍椅的護手,耳邊群臣的吵鬧聲如遁虛無,心中卻已經有了決定,現在只缺一個帶頭的人。

“大將軍到!”

這時,太監刺耳的聲音傳入殿內。

大殿中原本還在嘈雜的聲音忽的一頓,隨即全場寂靜。

少時,厚重的腳步聲夾雜著盔甲摩擦的聲音由遠而近從殿外傳來,一名身穿黑色盔甲的白鬚將軍大步賣入殿內,帶著煞氣的虎目掃過在場文官,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心生膽寒。

來將取下頭甲,露出帶著一道巨大傷疤剛毅的臉頰,細看之下竟與殿上的李若俊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