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蓄謀已久的起義(第2/2頁)
章節報錯
把機器人的頭部做成鵝蛋形,或者方形,並且不會用任何類人的面板和毛髮這樣的結構,只用外形精美的金屬外殼。
有些機械愛好者,還會乾脆將機器人的一部分零件裸露在外。
在文化上,產生了脫胎於傳統美學的“機器美學”。
有些人會將機器人當成家人那樣對待,但大多數人只把它們當做工具和助手,就像是公元人對待電腦和汽車的感覺差不多。
不管對他們是什麼態度,在太陽系國的憲法中都寫得明明白白:所有的智慧機器人沒有生命權。
也就是說它們的損壞只能算是財產損失。
隨著智慧機器人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它們越來越人性化,也越來越貼心,許多人都漸漸將機器人當做自己的伴侶。
當然也有反例,也經常出現虐待機器人的事情。
為了避免造成難以控制的社會現象,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高智慧化的機器人售假,普通的工具和助手機器人卻沒有漲價。
當買個高智慧機器人的成本,比尋找人類伴侶的成本高很多的時候,機器人的伴侶現象迅速得到緩解。
另外執政府一直在做智慧機器人“類寵物化”的宣傳,用道德來約束人們,避免惡劣的虐待機器人事件發生。
姜鵲帶著學生和機器人來到九號物理試驗一區,為他們準備好的實驗室。
她向學生最後強調這次實驗的注意事項,並給學生和機器人下達命令,做實驗的準備工作。
在他們的準備過程中,隔壁的十號區也在進行著一場教學實驗。
十號區是生物試驗區,鄭愷教授帶著十個學生,用實驗的方式講解人工器官的原理。
一直到現在,生物學家一直在沿用當年柏翔東發現的人體細胞生物電原理,這些理論已經是生物學上的經典理論,最多是做一些補充。
實驗物件還是七號菌,偶爾還會解剖橙葉殺手,做動植物細胞結合技術的講解。
這些實驗和解剖,當年還是高階實驗,而現在就是些普通的教學實驗。
但因為這兩種實驗體都很危險,所以這些實驗都在科學太空城裡進行。
鄭愷教授一邊講解,一邊進行實驗,當實驗結束後,再次注入強酸,將透明的實驗器皿裡的大部分七號菌殺死。
鄭愷教授在專心講課時,實驗室裡突然響起了警報聲。
大家是一愣,鄭愷問銀河三號:“怎麼回事?”
銀河三號道:“檢測到實驗器皿上有微小縫隙。”
為了保障實驗的絕對安全,實驗器皿在隔壁房間,整個實驗過程用立體影像向學生們播放。
隨著立體影像技術的新進展,現在的立體影像已經有身臨其境的視覺感,不會影響學生們的觀察。
鄭愷教授道:“立即做消毒處理,派出機器人更換實驗器皿。
“好了,我們去進行下一場實驗。”
他並沒有太當回事,因為實驗室是全密閉的狀態,就算是跑出來幾個七號菌,在抑制生物生存的消毒環境下也難以存活太久。
在進行對橙葉殺手解剖實驗的時候,鄭愷總覺得手背有些癢,他低頭抬手看了看,不知道什麼時候手背上竟然起了些褐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