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大家都被這個問題傷害到了,再去解決卻會發現本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卻已經千絲萬縷,牽一髮而動全身。

“想要再解決問題,要動很多人的利益,稍不留神就會釀成災禍。”

孔祥喝了口酒繼續道:“當我真的去做的時候,才發現讓人類去改變自己的惡習是不可能的。

“因為利益關係產生的黑暗,比用武力產生的黑暗要齷齪一百倍。

“魯迅先生說這個社會‘吃人’,誰說不是呢。

“以前吃的是人的血肉,現在吃的是精髓,吃法更講究了。

“不過魯迅先生有一點說得不全對,大家不是麻木,而是在裝睡。

“你可以利用一些手段觸動一個人心靈中最柔軟的地方,讓他不再麻木,但卻喊不醒裝睡的人。”

這是最後一堂課,所以姜宇聽得格外認真。

孔祥看著外面的天空,愣了十幾秒鐘才繼續道:“比如我曾經聲嘶力竭地想喊醒大家,讓大家明白我們現在的成就不算什麼。

“就算是趕超了美國也不算什麼,我們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世界第一,重回世界第一也就是那麼回事,沒什麼好慶祝的。

“我們要有更高的目標,要肩負起帶領人類尋找更美好未來的責任。

“可是大多數人卻已經志得意滿,沉浸在給自己編織的美夢中,捧著個世界第二就耀武揚威了,根本沒人把我的話當回事兒。

“這是我年輕的時候,主張的觀點之一,不夠圓潤,卻很‘青春’。

“當時我還提出了許多問題,以及初級的解決方案,比如醫療過分的市場化帶來的危害,底層教育者喪失了責任心等等。

“具體我就不說了,怕影響到你,當時對我傷害最大的是,很多人,包括這些問題的受害者都說我是在多管閒事。”

說到這裡,孔祥搖了搖頭:“總之你知道我當時撞得頭破血流就行了。

“我努力的次數越多,失望就越大。最後失望與失望疊加,才猛然發現再努力也沒用的,在人類社會不得志和絕望才是常態。”

姜宇又給孔祥起了一罐啤酒:“您有沒有想過,您的方向錯了。”

孔祥接啤酒的手微微一頓,藉著哈哈大笑:“好好好,我本來以為還要再等個一兩年,才能被你懟兩句,沒想到你現在就要開始了。”

他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一罐啤酒才道:“來吧,來超越我吧!”

姜宇也喝了兩口酒:“老師,普通人的日子就是平平常常啊,他們也是社會問題的受害者,我們不能把怨氣發洩到他們身上。”

孔祥又點上根菸,抽了兩口才道:“你繼續說。”

“就現在而言,改變社會多見的方法有兩種:革命和改革。”姜宇繼續道:

“而老師當年想做的,應該偏向於第三種:引導。

“這也是社會科學存在的意義,在社會問題之初,就發現和提供解決方案。

“可是那個時候老師的理論支撐不足,抓不住問題的牛鼻子,所以引導很難成功。

“於是老師又偏向於改革,可是從古至今,社會改革家都要遭到很多人謾罵和唾棄,直到多少年之後,社會問題得以解決,才會給改革家公正的評價。

“老師不夠堅定,沒能承受住那股謾罵……”

咚~

突然一聲巨響,打斷了兩個人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