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雲則把合十的雙手改成捂在嘴上,滿面淚流。

這是百老匯最著名的催淚唱段,現場表演的時候經常性全場淚奔。

人性中對弱者的憐憫,對生命的尊重,讓人無限唏噓。

荊小強卻完全是在放飛靈魂,最後在“我們的孩子啊……”長音中輝煌結束。

教研室外面已經擠了很多人。

餘舒凡他們則確認自己是最幸運的那幾個,能親眼目睹這樣精彩的表演。

當重重的音符落下時,趕緊鼓掌。

帶動外面也一大片掌聲!

但音樂學院的傳統或者規矩就很好,不會貿然敲門推門,只是在外面等著,心裡可能在想,還有嗎?

這是哪裡來的訪問團隊嗎?

絕對不是一個人。

唯有荊小強從充滿情緒的面部表情中迅速冷卻收回:“第三個,音樂劇《花鼓歌》的選曲《千千萬萬個奇蹟》。”

這就離譜了。

因為不管知不知道這部五六十年代當紅劇的人,馬上就親耳聆聽到清亮的女聲跟低沉的男聲交替演唱!

還是那種充滿磁性渾厚的男聲,雖然主要是給女聲當陪襯。

卻能切換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是歐美舞臺上,近代裡面唯一一部以華人為中心的劇目,表現的就類似電影《喜宴》、《刮痧》這種新移民和主流社會的文化碰撞,這也是花旗二十世紀文學的主題之一。

重點在於這是著名音樂電影《音樂之聲》的編曲編劇大神作品。

典型的以歐美人角度來詮釋華人主題,嗯,就類似外國人做的《花木蘭》動畫片那味兒。

這首歌裡就有貫穿始終的鼓點,荊小強用拍鋼琴側板來代替了!

左手和絃,右手拍鼓,口中切換男女聲……

你咋不上天呢?

剛才還肅然起敬站起身的師哥師姐們,這會兒已經差不多都跪了。

不由自主的撐住椅背才能不真的跪下去。

光是一種唱腔,就足夠讓他們鑽研磨鍊一生,可能還只有在某個階段能達到黃金期。

這裡同時掌控好幾種!

不,從第一首的美聲開始到現在,數數已經用了多少種唱腔了!

不鼓掌了,鼓掌都無法表達內心情緒。

外面的人還有點納悶,這首歌曲……難度沒有第一首大,氣勢不如第二首高,放在這裡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