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雲後來跟其他教授說起這個事兒的時候。

還難以置信:“有那麼個瞬間,我覺得他哪裡是十八歲的年輕人,似乎充滿了哲學禪意……”

但當面還是保持了教授範兒,上下打量:“以後,以後再說吧,你嗓子怎麼回事,是不是受過傷害?”

周圍的演奏家們都吃驚了,這叫受過傷害的嗓子?

不受傷害該什麼樣了!

荊小強想了想:“前……段時間好像有點不舒服,好像是被煙熏火燎了下。”

大多數火災的人,都是被呼吸道破壞窒息嗆死的,所以那個晚霞的時候,他的咽喉還有點不舒服,不習慣,只能彈著風琴哼哼。

周晴雲居然露出點喜色:“那就對了!你能不能唱女聲部,試試看,會唱什麼?”

荊小強自己也來興趣:“呃……莫扎特的《魔笛》第二幕場景三中的Der Hölle Rache有沒有排練過?”

他還沒發那個德語單詞音的時候,周圍人已經嗨了!

莫扎特一生中四部歌劇的最後一部,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寫完當年就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鬱不得志的死了。

但這部喜劇最精彩的這場“復仇火焰”,就是一個怨婦歇斯底里的咆哮。

想象下那種唱出來的歇斯底里感覺,惡魔般的花腔,用女高音把聲部提升到驚人的高度!

村口街頭的那些潑婦們,覺醒吧!羞愧吧!

聽聽看最高階別的罵街是什麼水平!

周晴雲造詣最高的學生,也就是能唱,但是要問唱得怎麼樣?

唉,別說跟歐美比,隔壁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鬼子們都能吊打俺們。

這就好比外國人唱京劇,光是個語言發音就成問題。

周晴雲驚呆了:“你會意呆利語?!”

正宗的歌劇,就應該用意呆利語唱,道理還是跟京劇一樣,你可以翻譯成任何語言唱,但原汁原味才是正宗的不是?

歌劇、詠歎調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就是圍繞意呆利語誕生的。

連粵語都比普通話更利於歌唱。

所以學歌劇必須先學正宗的意呆利語,這是個門檻。

百老匯當然是以歌舞劇、音樂劇為主,但歌劇作為正統音樂、美聲唱法的巔峰存在,肯定也是百老匯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

頂尖高手肯定要各種型別都涉獵下,更別提胡德爾松本來就是從歌劇轉過來的。

所以荊小強啊:“一丟丟……”

沒幾個人看他裝逼,因為交響樂團所有人都轉身撲向自己的樂器,催促找這一幕詠歎調的譜子!

記住,這是女高音,女的都沒幾個能唱上去。

來個男的……

而且還是十八歲過了變聲期的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