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過!

但這個氣氛、局勢還有前排壓力讓他們也只能當機立斷。

主持人上臺:“我們接到了很多很多觀眾來電,和各地機關廠礦單位的電報請求,希望荊小強同志能再唱一首!”

荊小強還是很體諒現場安排,甚至都不調動伴奏什麼拖延時間,深深一鞠躬:“剛才這是《巴黎聖母院》的第三幕主題曲,那我們臨時送上另一部法西蘭名著《悲慘世界》的主題曲,《人民之歌》獻給大家,謝謝。”

回頭只是對汪茜點點頭。

汪老師靜靜的低頭收勢,就好像低眉順眼的站在路邊。

就像功力深厚的武學大師擺出了起手式那樣,淵渟嶽峙。

然後全場看見“卡西莫多”站在舞臺四分之三位,專業卡位的精準黃金分割點,既不會影響後面的舞者,又不會讓歌者變成畫外音。

當年在青歌會唱那首《神聖的戰爭》時候就展現過的自帶混音效果,這裡就那麼彷彿不知道從哪裡起來的遙遠音符伴奏,繚繞而近……

實際上就是用體腔共鳴帶動的哼唱,由遠及近:“你可聽見這歌唱,歌聲迴盪

這是一個民族的歡唱

翻山越嶺,得見光芒

人間困苦都嚐遍

還未泯滅那一絲絲希望

哪怕是長夜漆黑

也終將升起太陽……”

就像汪茜在他身後,慢慢抬起頭,用前探腳步堅定而有力的拖行,有點類似模特步,但又更富力量感。

聞歌即能起舞。

甚至她都可以不用在乎荊小強唱的什麼歌詞,他的發音,他的情緒,就是舞蹈的出發點。

沒人知道他們甚至是第一次跳這首歌,彷彿已經演練過無數遍那麼嫻熟。

荊小強其實也是第一次用中文演唱,隨心所欲的把八十年代的《悲慘世界》英文歌詞和二十年後好萊塢的歌詞交叉混揉。

甚至連英文、法語都能交替融入進去:“可願加入我們行列,與我無畏共患難

衝破險阻,那世界我們期盼許久

那就加入我們吧,這條路盡頭的自由在召喚

你可聽到這歌唱

發自每個人心底

這是首民族心聲,不甘奴役英勇的反抗

敲打心靈的震撼

伴隨著戰鼓的擂響

去開啟那新生的天窗,擁抱曙光……”

春晚有個專業難點,基本不允許打明暗光,很多漂亮的場面需要整體黯淡下來,然後打一束光集中到主角身上這種常見的燈光造型,在春晚不行。

因為“不允許看到灰暗面”,要歡樂喜慶嘛。

所以汪茜在後面大開大合的舞姿,並不是看圖識字的順著字面意義在演繹,她表達的是情緒。

那種整個民族在危難面前萬眾一心的抗爭情緒!

鬥志昂揚又充滿了激越信心。

全場觀眾都驚呆了。

這是法西蘭歌曲嗎?

介不是紅歌,嘛才是紅歌?

難道資本主義要割自己的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