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非著名工具人荊小強(第2/3頁)
章節報錯
九個半了!
荊小強看不得,趕緊閉目養神:“那些位大多都三十幾歲算高齡產婦了,你們著什麼急,不過這種事情自己拿主意,我就是個工具人,晚上我不回去了啊,你幫我給打電話說聲。”
杜若蘭又笑得見牙不見眼:“怕回去當工具呀?”
荊小強趕緊裝虛弱的唔:“我再眯會兒,談事情太累了,啊,晚上還是得回去唱曲兒。”
杜若蘭嗤笑,側身偎得更緊些,抓了張扇子輕輕搖,這小鎮閣樓上的風情可比空調還來勁。
看著那使勁想調皮些,都掩蓋不住的成熟穩重臉龐,看得都痴了。
恨不得就這樣一輩子都悠悠然的度過。
還真就這樣到了年底。
期間荊小強除了飛幾趟焦盆,順便去了洛杉磯和倫敦,基本上都呆在滬海。
除了在嶄新的專業足球場,舉辦了自己在內地的首次演唱會,甚至狠狠的打壓了下當前演唱會票價水平之外。
就是親眼看安寧的電影組合拳,在內地打得一片眾口交贊!
《當幸福來敲門》不是搶了八月的暑期檔麼,拿下這年頭極為罕見的過億票房,上次可是《太平輪》和《贖罪》才達到過!
安寧的首次“導演”作品就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績,也怪不得她頗有些趾高氣揚,敢從陸曦那直接搶荊小強回家去造娃。
緊接著九月底開始《放牛班的春天》。
汪志文“自導自演”,荊小強編劇,他還在裡面客串了著名音樂家的角色呢。
自然引得觀眾們好奇觀影。
看“著名音樂家”榮歸故里,卻追憶當年那個啟發他歌唱天賦的下鄉老師。
當時汪志文拍這戲的時候,荊小強就已經有點教學片的眉目,但人家導演他也不過多指手畫腳。
於是整部戲更多展現的是這幫放牛班的孩子,人人都覺得他們沒什麼出息,卻在音樂的感召下大多數人有了跟其他班同學不太一樣的人生命運。
從這個角度來說,《放牛班的春天》命題更深遠。
套用九十年代右岸有個著名的琴行廣告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學過音樂的孩子真好像開啟了鑑賞力的門窗,總能在另一個維度去欣賞感悟人生。
汪志文主演的那位破破爛爛下鄉音樂老師,整個人生都應該算是失敗,但他卻在音樂的撫慰下永遠都保持樂觀。
不得不說汪志文的臺詞功底的確深厚,用他那種帶著濃厚混響的嗓音深情的對孩子們悉心教導:“世事不能說死,有些事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這是對大時代下,所有知識分子的撫慰。
在這個全社會都一切向錢看,不管做什麼,能賺到錢才是好人的劇變時代,越是讀過書的人可能越難轉彎。
對他這句話共鳴極了。
汪志文自從紅了電視劇以後,就一直想在自己的作品裡面加深度,而不僅僅是情呀愛的口水劇。
這部跟孩子們一起高聲歌唱的電影,終於讓他圓夢,他自己整個表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把那種懷才不遇,卻沒有自怨自艾,頗有些苦中作樂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